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正式确立阶段、深入发展阶段、系统建设阶段,深刻反映了学科从科学化到学科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准确认识不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科学把握学科发展的基本前提。理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程,必须树立历史视野、历史意识,从学科的产生、确立、发展中揭示其运动特点,揭示其运动变化的历史逻辑。
(一)学科初步探索阶段(1978-1983年)
注重对广大人民和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革命军队建立之初,就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系统,设立党代表,支部建在连上,为本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准备。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要彻底肃清“四人帮”极左思潮的侵蚀,净化人们的思想,实现拨乱反正。另一方面,“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问题,为了消除这一时期的不良影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刻不容缓。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群众、团结群众、武装全党的作用,成为关乎全党全社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1978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意识到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发表讲话,探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问题。同年 5 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叶剑英强调,一定要全面系统的学习继承毛主席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和发展。1980 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北京召开全军各大单位政治部主任会议,会议重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军队工作的生命线。韦国清在谈到政治干部又红又专这一问题时,他指出:
“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1980年5月底到6月初,以“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召开。在座谈会上,孙友余以“把在社会主义企业中发挥人的积极性的工作建成为一门现代科学”为题,做了长篇发言,第一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定义和学科名称设想。1980年8月11日,名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文章率先在《光明日报》刊登,该文提出:
“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而且是在团结全国人民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中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这篇文章的发表不仅为思想政治科学会大讨论奠定了基础,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3 年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治党、治国的学科。1983年7月,由中共中央正式批转下发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
《纲要》就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原则等方面做出部署,并明确指出为了建设一批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有条件的院校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这一纲领性文件对以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诞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学科正式确立阶段(1984-2004年)
1983年年底,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关于探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论证会,15所高校的代表就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达成共识。此次会议正式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名称,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所依托的专业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4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批准了首批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院校。这一文件使学科建设有了基本的保证和依托,同时也标志着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视。这一文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正式确立,开创了学科发展的新纪元。198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首次将“思想政治教育”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中。1987年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强调,
“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深入贯彻落实上述《决定》,10所高校决定于1988 年招收首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 年11 月,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 10 所学校成为第一批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的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士学位、第二学位、硕士学位的相继建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呼之欲出。“博士点是学科建设的关键”,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获我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予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无到有,高校本科、硕士、博士点相继设立,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也标志着该学科得到最终确立。党的十六大以后,2004年初,中央宣传理论工作领导小组到北京大学等20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调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了许多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教师的自身政治素养不高且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僵化;三是大学生对思想理论课不感兴趣,这些情况立即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随后,教育部党组召开各省教育工委负责人、各高校党委书记、主管宣传思想工作的副书记会议,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部署。
(三)学科深入发展阶段(2005-2012年)
2005年,中央开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学位[2005]64号文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增设为一级学科,设置于“法学”门类内,下设五个二级学科。2008年新增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为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规律。2006 年 1 月 25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2006]3 号文件《关于下达第十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对第 10 批学位点申报结果进行了说明。2006年3月18日至19日,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就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边界、层次结构、学科队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成为首个批准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院校,此后,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设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0 年5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此次座谈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教育环境、大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制定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该计划从多个方面对哲学社会科学做了战略部署,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学科系统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2013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发积极反响,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016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理论体系、人才体系等方面做出努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8 年5月,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 120 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为此要从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同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部署,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2019 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指出了思政课教师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六个要求”“八个统一”新思想、新论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了新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2019年10月28日至 31 日,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担当学科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任何学科的产生、发展,都是一个遵循历史逻辑的发展过程。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正式建立于 1984 年,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自阶级社会就客观存在着,学科发展具有历史合理性。首先,学科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是对社会历史问题的理论回应。学科发展本身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在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其次,学科建设有自身发展的逻辑性。从改革开放4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学科建设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逻辑,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基本结构、研究范围、队伍建设等基本问题。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逻辑,必须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价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