犨(chōu)河古桥,又名梁官营桥。不知建于何时,通过碑刻漫灭的记载只知道重修于明嘉靖十一年。犨河古桥名称的来历,大抵是因为它建于犨河之上吧!
第一次与它相识是今年年初,独自一人沿刘寨村北干渠河岸一路向东,不觉间走到了梁官营村。
这个村子是我第一次来,村子不大,西临杜庄村,北依县道,犨河绕村南向东北流去,犨河古桥就位于梁官营村南,旁边是新建的“海关桥”。
初识犨河古桥,我就被它古朴的气息深深吸引了,犨河古桥是中国传统“一字形”组合式九孔石板桥,桥长大抵 18 米,宽 3.5 米,高 2.5 米,河道上排列有序地架着十座石梁,石梁则分别由五块大小不同的石板搭建而成,其中一座石梁上还模糊地雕刻有龙头龙尾的痕迹。古桥南北两头各有一对石栓,桥上没有石栏。
历经几百年滔滔河水的冲刷,古桥中间的几块石梁早已“筋疲力尽”地坍倒在河道中央,桥墩旁长满杂草。
伫立在犨河古桥上,一股历史的沧桑感涌上心头:几百年前,它意气风发,受人礼赞;几十年前,它壮志满怀,造福乡邻;今日今时,它满目疮痍,被人遗忘。流水悠悠,杂草簇簇,暮色苍茫中犨河古桥像一位迟暮的老人,孤寂在料峭的风中。
中国是桥梁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比如潮州广济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再比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杭州湾大桥、青黄大桥东海大桥、金塘大桥、矮寨大桥、氹(dàng)仔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唐曹大桥是中国现代十大名桥。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中国古今桥梁的科学技术,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仍继续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
岁月像过滤的筛网,筛去历史长河中的泥土,留下了闪光的金子。我早已欣赏过赵州桥的古朴苍老,也领略过长江大桥的矫健雄伟。然而,最令我魂牵梦绕的还是家乡的犨河古桥。
家乡农历二月初二旧称“龙抬头”,这一天,人们要敲锣打鼓、敬龙庆贺,祈求龙王爷消灾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今年二月二,为一睹传统节日的热闹场面,我一早便收拾行李,匆匆返家。车行百里,辗转几地,到家已经晌午,早已错过了热闹场面。
我心里生出几许遗憾。垂头丧气地吃罢午饭,站在院子里,沐浴阳光。突然,犨河古桥从我脑中闪过,心血来潮,骑上电动车,向梁官营方向一路驶去。
再次来到犨河古桥,正值梁官营小学放学,“海关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式车辆川流不息;低矮的犨河古桥却“无人问津”,显得格外孤独、寂寥。几位老人见我在古桥上驻足良久,与我攀谈起来。
听这几位贾姓老人说,犨河古桥最早建于何时已不可知,但祖辈相传,犨河古桥经历过嘉靖,康熙,雍正几朝的重修。
说着,几位老人指向古桥北岸的三块石碑,快步走近,发现三块石碑被土掩埋了一大截,仅仅露出地面上的一小部分。值得庆幸的是,几块石碑字迹清晰,还能辨别出朝代历史。
一块明嘉靖十一年的石碑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块石碑为圆形碑首,两侧各有一条盘曲姿态的游龙,游龙高低起伏,威风凛凛,霸气威严;碑首中间有“重修犨河桥记”楷书字样,碑身前后有楷书碑文,碑阳记录着修桥起因,碑阴记录着主事人名讳。根据碑阳文字记载,我了解到此地及其周围原为“春秋楚犨县故地”,直到明朝,可能因为屯兵通行需要,南阳府裕州叶县及其鲁山县等地儒生共同上书,才拨款、捐资重修了此桥。碑座据几位老人回忆有赑屃基座。
既然是皇上御赐,那么当年的犨河古桥应该是相当雄伟壮观吧!几位老人又谈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因为犨河改道,河道拓宽,村里几位年轻人在原来七孔石桥的基础上又增建两孔,就是如今我们所见到的九孔石桥。
后来因为地基抬升,通行人流量增加,事故多发,所以 2002 年村里人共同出资在犨河古桥旁边修建了“海关桥”。 犨河古桥虽然没有“海关桥”气势雄伟,却独有一种的古朴厚重;虽然没有“海关桥”钢筋水泥筑成的时尚,却独有一种历史浸染的的典雅。在“海关桥”面前,它更像一位慈祥、睿智的老者,为“海关桥”指点迷津,引领方向。
犨河古桥就是这样:默然无语,静静守候,数百年间,见证一方历史,造福一方百姓。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犨河古桥虽多年未曾使用,但它依然挺立在河间,守望两岸百姓。 试曾想: 那年初春,正值垂髫,听河水欢唱,看鸭鹅嬉戏,几声憨笑; 那年盛夏,总角之际,穿游七桥洞,凫水抓鱼虾,一片热闹; 那年金秋,风调雨顺,满载而归的农民,喜笑颜开,来来往往的商人,喜上眉梢; 那年隆冬,河面结冰,打出溜滑儿,堆雪人人儿,自在逍遥。 现如今,估计再难见到!
我见过,如长虹、如驾云、如丝带的钢筋水泥桥,他们或雄伟,或壮阔,渡河穿水。 我亦见过,如飞龙、如惊鸿、如舞蝶的多孔石拱桥,他们或别致,或妩媚,托云带雾。 但家乡的犨河古桥就是有一种魔力让我着迷,我迷恋它的清清河道,我迷恋它的绿绿水草,我迷恋它的鱼虾滋味美妙。
犨河古桥,古朴,雅致,透着一股特别的风韵,是岁月的痕迹,是时代的节拍,是故乡过风风雨雨的真实写照!
站在犨河古桥上,望着远处的河水流向远方,心中的遗憾慢慢消散了。是啊,“犨河古桥”还在,历史就会延续;“历史延续”还在,未来就会多彩。 作者简介: 张海鹏,河南鲁山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喜爱民间艺术,对地方文化、民间技艺颇有研究,喜欢面塑剪纸,有多副剪纸作品被县文联收录。代表作有:历史记述性散文《犨桥魂牵故乡情》、《从“九才里”到“韭菜里”》等,报告文学《笃实严谨学者路 矢志不渝教改人》等。其中《草木有灵 男女有情》一文曾获河南省图书馆百部经典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