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江大学 - 《长江大学报》

低碳减排 我的责任□ 学生记者 鄢慧

2010-05-31     浏览(176)     (0)

  !!!!古语有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追求平均的名族性格,泱泱大中华,十三亿国民,若把这一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责任平摊到个人,不免令人产生“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的侥幸心理。所以,在台湾享誉30年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就提出应该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我觉得,此种把责任揽过来而不是推出去的勇于承担的思想,用在号召当代大学生践行“低碳减排”上同样睿智合理。低碳减排,我的责任。
  随着去年“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今年,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之后,全国“两会”的“低碳”更加猛烈,多份建议、提案聚焦“低碳”,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新能源、环保产业的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网友则在网上、微博中畅论“低碳”等热门话题。“低碳”这一热词无疑成为“会上会下、网上网下”解读今年两会的关键之一。
  作为安居象牙塔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好像觉得“低碳”只是从遥远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不胫而走的环保热词。它只是环保专家津津乐道的专业名词,是政府经济建设的新理念,与我们似乎关系不大。实则不然,“低碳减排”于我们,就像树上的苹果,只要我们有意识地稍微跳一跳,就可以摘到。它更是我们的救生圈,只有牢牢抓住它,人类才不至于在热火朝天的经济巨浪中迷失未来。
  笔者认为,有三点我们必须首先认识清楚。
  首先,地球只有一个,全人类共享一个家园———地球。在外太空领域探索还前途未知的情况下,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地球。地球作为一个高度整一的复合体,其生态平衡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问题。大气循环、水循环、洋流循环以及生物圈循环等形形色色的循环,使得人类的很多破坏性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不仅是区域的,更是全球性的。不要因为自己住在宜昌这样空气清新山水秀美的宜居城市,就觉得重庆化工产里排出的滚滚黑烟与己无关。我们要永远记住,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次,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地球被野蛮破坏,环境被肆意污染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君不见清澈见底的碧溪越来越难见,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的脏水四溢漫流;君不见“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宁谧环境日趋消逝,分贝失控噪音喧天搅扰得现代人苦不堪言;君不见石油泄漏水华爆发蓝藻泛滥之水体告急信号此起彼伏;君不见垃圾堆积如山,苍蝇风度翩翩跳着双飞旋转舞之得意悠然;君不见地球在流着泪捂着伤叹息呻吟……臭氧层告急,水体告急,气候告急,地球告急,人类告急。
  再者,“低碳减排”是一种态度;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将“低碳减排”身体力行。不要以为“低碳”是刚潮起来的一个新事物,就神秘,就离我们很远。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其生长土壤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拒绝塑料袋、巧用废旧品、远离一次性、提倡水循环、出行少开车、用电节约化、办公无纸化、购物更理性、植物常点缀:简言之,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环保绿色的生活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时尚新潮的生活方式。“今天你低碳了吗?”当这样的问候飘荡在长大校园,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赏心乐事啊!
  人类共享一个地球,她却惨遭破坏,作为深受其恩惠的儿女,我们又能通过“低碳减排”来拯救自己的“母亲”。那么,我们还能事不关己吗?显然,低碳减排,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