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三个 “火枪手” 的故事

作者:通讯员罗涛    
2020-04-17     浏览(305)     (0)

  “好,完活,收工!”韩庆喜将王方从作业坑中拉上来,潘海华手脚麻利地帮着收焊把线。4月11日17时许,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采油二厂检修大队的“三个火枪手”圆满完成了岔12-5计注水干线补漏任务。
  潘海华,男,55岁,高级气焊工;王方,男,52岁,电焊技师;韩庆喜,男,54岁,高级电焊工。由于三人日常工作都离不开焊枪和割枪,且技术熟练,年纪相仿,常常一起出险,人称——“三个火枪手”。
  老哥仨一起共事近30年,彼此间熟稔到一个眼神就知道该递过来钳子还是扳手。虽说相互配合抢险补漏早已是寻常事,可是想起新冠疫情发生后的首次出险,三人仍历历在目。
  “岔 12-28 井和岔 48-126 井管线穿孔,急需补漏!”电话里传来调度长焦急的声音。作为值班人员的“三个火枪手”责无旁贷踏上出险征程。几经波折,终于来到岔12-28井。
  漏点处于最难焊补的管线下侧,且坑道狭小。潘海华拿来铁锹,把作业坑尽量挖大些;王方弯下腰寻找漏点,胸口几乎贴到了膝盖;韩庆喜则在一边帮王方整理着焊把。焊花闪烁处,漏点在一点点缩小。凭着王方过硬的技术,仅用半个多小时,漏点就补好了。
  按照相同的流程,他们又来到岔48-126井补漏。
  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可即便这样,两处险情处理完毕回到单位已经是12时了。
  一天完成两三处补漏任务对技术娴熟的“三个火枪手”来说是小菜一碟。但是,管线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
  4月7日,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结束了岔30-9计管线隐患治理施工,“三个火枪手”在17时又接到岔南作业区岔南站注水泵管线穿孔急需补漏的通知。情况紧急,中队长只得又通知了“三个火枪手”。
  在岔南站,由于穿孔管线管壁较厚,不能直接焊接,需要对管线进行坡口处理才能补漏。这时,天已经黑了,潘海华和韩庆喜打开手电,一点点打磨管口。多年的配合,他们知道王方习惯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尺寸。焊接时,两个老伙计自觉地点亮焊枪,为王方照亮。等王方将穿孔处理完毕,已经快21时了。
  “三个火枪手”凭着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往返于采油二厂百里油区,巧妙处理好一次次高难度险情,为油气生产争取了时间,挽回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