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 给每个人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贵州师范大学党委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的号召, 第一时间部署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成立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并发挥心理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专业优势, 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为师生们开出一系列 “心理” 处方。
一封公开信:
面对疫情也需"心理防疫"
“亲爱的老师们, 同学们: 大家好!近日来,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 疫情防范很重要, 我们不但要做好生理上的防范, 同时, 也要为心理戴上防护的 ‘口罩’ ……"1月30日,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中心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给心灵戴上防护的 “口罩"——致广大师生的一封公开信》 的文章。该文由贵州师范大学防疫心理支持热线、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办公室主任杨世欣老师根据疫情形势, 结合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而撰写; 1月31日, 贵州师范大学通过学工易班平台将该文推送给每一位学生; 2月1日, 贵州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也地该文进行推送。该篇文章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了5000余次的阅读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为抗击疫情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当前虽然在假期, 但为使我校师生做好防护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起草了这份公开信, 并启动了一系列心理应激工作预案, 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 心理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书记杨建原告诉记者。
一个主阵地:
心理支持热线助力 “抗疫”
面对疫情,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发动组织了专业且有经验的教师, 设立了抗疫心理支持热线, 助力抗疫之战。这些由教师组成的咨询师们为群众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及时答疑解惑、 疏导恐慌心理、 反馈信息, 为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该热线自2月1日上午9点正式上线, 参加该热线工作的老师们目前共有13人。他们在每日上午9: 00-11: 30,下午14: 00-16: 30两个时段通过移动通话对外服务。服务对象包括受到疫情影响人员, 包括大中小学师生、 一线医务人员、 被隔离人员、 受感染人员、 康复患者和普通民众。
一个微平台:
专家人才齐上阵
疫情暴发之初, 我省教育厅迅速组织省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支持热线, 并于2月3日正式上线。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潘运、 副院长罗禹等9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参与了平台的组织、 建设和运营等相关工作。
平台建成后, 设综合协调组、 志愿服务组、 专家咨询组和宣传工作组, 潘运院长参与平台的综合协调工作, 同时担任宣传组组长, 统筹协调宣传工作。心理咨询中心邱静老师参与志愿服务组相关工作, 主要负责统计热线咨询人员基本情况, 筛选符合条件的求助者,并匹配相应的咨询师, 每天分时段向咨询师推送来访者的基本信息。截至2月26日, 累计接收心理援助诉求3735人次。罗禹和黄亚夫等6名教师参与专家咨询组相关工作, 主要任务是对求助者进行情绪疏导, 提供心理支持。
一个自媒体:
心理支持热线帮助更多民众
针对当前疫情, 在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书记、 院长的领导下, 组建了 “疫情心理健康助力推文工作小组” , 组织了12 位专业教师调研疫情心理常见困扰并就问题应对方式进行专业解答,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 并转载权威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科普知识, 截止2 月 26 日, 累计发文 89 篇, 其中原创文章37篇, 阅读人数19356余人次, 阅读量37200余次。公众号上的推文曾被 “贵州家庭儿童” “SWU 幸福社区”“未来学习空间研究中心” 及 “领航灯塔” 等公众号转载。
心理健康援助推文受到了省内外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关注,并受邀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的相关合作,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