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大学 - 《江苏大学报》

返校报到“大练兵” 严阵以待“防疫关”

——记我校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开学返校报到模拟演练

2020-04-15     浏览(165)     (0)











  “请学生在线外等待,送行车辆即停即走。”我校保卫处治安科科长赵德民通过对讲机,认真严肃地安排着现场工作。15名“大学生”乘坐大巴车到达学府路1号门外公交车停靠点。在工作人员安排和指挥下来到大门口资格审核点,排队进行返校资格审核。
  4月3日下午,我校举行了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开学返校报到模拟演练活动。由30名辅导员扮演的学生及家长乘坐公交车(大巴车)或自驾车到达学府路1号门入口指定停靠点下车,在交警和学校工作人员引导下,有序间隔排队进行查验。
演练即实战
地面上1米间距的红色地标分外耀眼,返校学生拉着行李箱依次在临时缓冲区保持适当距离、等待审核。顺利“通关”的口诀是“一测二核三查四通过”即测体温、核身份、查“苏康码”。只有经过这三道程序审核,才能坐上返回宿舍的专门校内公交。
  测量体温是保卫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演练中一名学生小王体温大于37.3℃,立即由保卫处工作人员送至体温复测点,职工医院医务人员对学生进行体温复测。复测结果显示异常,于是小王被送至临时隔离观察点。在隔离点上,首先进行身份核实,确认小王为正常返校学生。隔离点医务人员第一时间报告职工医院副院长许兵,许兵立即向副校长全力报告,全力了解情况后随即通知综合协调组、校办主任吴麟麟,最后由吴麟麟通知学工处、后勤处、保卫处等各相关部门。
  学校医疗防治及应急处置组细致了解小王的行程信息和接触史情况后,确定小王需送诊,职工医院安排专车将其送往定点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随后,医务人员对临时隔离观察点和小王的行李箱等个人随身物品进行消杀。职工医院院长兰魁田介绍,“演练中各疫情防控工作组间的衔接配合有序,但真正实战起来,还要进一步精心准备,提高防护标准。”
  “演练过程科学规范,让我们迎接实战更有信心和底气。”学工处资助科张怡这样感慨,观众的心情也随着演练的深入而紧张起来。审核通道的第二个程序是核查身份。一名学生小刘刷校园一卡通时,机器显示异常。保卫处工作人员将其带至临时等待区。学工处老师朱尧华立即通知该生辅导员唐晓红,经核实情况后发现小刘为“暂缓返校”学生。
  “学校系统设置过学生返校情况,允许返校的学生才能刷一卡通通过。”唐晓红告诉记者,她立即将该情况报告给学院党委副书记曲云进,并赶往现场。曲云进向学工处处长杨道建汇报情况,杨道建通知许兵。职工医院安排专车将小刘送至集中隔离观察场所(C区10栋)。事后,杨道建将情况报告吴麟麟。“学生迫不及待回校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但大家要关注学校通知,按照学校安排有序报到,从而避免发生这种情况。”这是唐晓红给学生的建议。
  随着模拟场景的一个个上演,突发情况接踵而至。各种设计场景既是精心安排,也是防范万一。学校大门外,一名学生反映自己的校园一卡通在路上丢失。现场工作人员将学生引导至等待区,并让学生现场联系了自己的辅导员,机械学院辅导员杜康立即赶赴现场。经核实无误后,他带着学生到学校大门口重新排队,在通过身份核验时,杜康告知工作人员情况,学生资格审核完成后他才离开。“学校精心排练预演学生返校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希望同学们能够提前做好完备的返校准备,熟悉入校时需要配合的各项检查手续,戴好口罩等防疫物品和一卡通等身份证件,便于大家能够高效顺利返校。”杜康说。
从校门口到宿舍、食堂就餐的正确打开方式
疫情下,学生在校的衣食住行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为了打赢开学返校的胜仗,学校各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形成强大合力。
  返校报到演练中,后勤处(后勤集团)在图书馆附近广场设立校内公交转驳点,将通过资格审核进入校园的返校学生接送到学生公寓区。43名学生携带行李箱,按照男女性别分别搭乘两辆校内公交车,搭载女学生的公交车在A区附近的大礼堂门口停靠,学生下车后步行前往学生公寓A区。A区大门口设置身份核查点,学生从门禁系统刷一卡通识别身份,公寓管理人员现场监督并维持秩序,对返校学生逐一登记,对身份异常情况进行核实及处置。搭载男学生的校内公交车停靠在D区1栋门口,学生下车后步行前往学生公寓D区1栋,同样接受返校身份核查和登记工作。将学生送至指定地点后,学校还安排专人对校内公交车进行消杀。
  除了宿舍是人群密集地点,食堂也是重点防控场所。4月10日下午,一食堂室外布置了两顶帐篷,快餐售卖点和发热人员临时观察点。在入口处由食堂入口管理员测量体温,体温不超过37.3℃者方可进入食堂就餐。在出口处由专门管理员负责食堂出口,不得让师生入内。食堂内设专门服务引导员,现场引导师生有序排队,指引就餐人员洗手、消毒或用免洗消毒液消毒。
  在入口测体温过程中,工作人员测得一名学生体温显示为37.9℃,立即报告食堂管理员孙林,并将该学生派专人带至临时观察点,孙林第一时间到达临时观察点核实情况并上报饮食服务中心主任刘群东,刘群东立即上报现场指挥后勤处副处长陈斌,陈斌通知医疗处置组职工医院副院长许兵,并上报副总指挥后勤处处长沈良钧、总指挥副校长吴春笃。
  医疗处置组人员身着隔离防护服,携带设备,快速来到该学生所处位置,对该学生再次测温核实,核实体温为37.8℃,医疗处置组人员迅速将该学生带离食堂进行后续处置。
  “疫情期间,在保证师生安全就餐的前提下,我们调整优化食堂人员配置和窗口经营模式,调整优化符合防疫要求的食堂售卖模式。后勤饮食服务人员明确分工,提高效率,让师生在最短时间内能完成打餐。”陈斌说,1米1人,戴口罩,排队候餐,师生有序进入食堂就餐。选择购买快餐的人员直接在入口北侧快餐售卖点买餐带走,只能使用校园微信支付,快餐分10元、12元、15元。进入食堂后的师生,到窗口进行点餐,大家在1米线上有序排队点餐,即取即走,中途没有交谈。点餐完成后,按照地面引导标志从出口离开食堂。
  随着时间推进,就餐的人数逐渐增多。工作人员在食堂大厅内巡查、引导时发现,就餐人数已经达到额定人数,立即通知食堂管理员孙林。孙林经查看确认,立即通知食堂入口管理员,进行限流。入口管理员立即告知就餐学生,食堂限流,并摆出限流指示牌。待食堂就餐人员适当减少后,由孙林发出允许进入指令,入口管理员按照正常流程进行放行。“通过演练,我们既要进一步熟悉流程,又要查找问题和不足,以最好的工作状态做好开学供餐保障工作”刘群东说。
现场点评,查找不足
疫情下,师生的平安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演练活动的圆满举行为进一步完善 《江苏大学中国籍学生返校工作指引》 方案,细化各疫情防控工作组之间的衔接配合,优化学生返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学生返校工作安全、平稳、高效、有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为演练充分准备。组织学工线人员驾驶30辆私家车参加活动,30人扮演学生家长,另外30人扮演学生搭乘私家车返校,15名辅导员扮演搭乘大巴车返校的学生,每人携带行李箱1个。演练的前一天学工处组织了排练,为演练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工处思政科李宏刚告诉记者。
  返校演练的观摩者多为各学院学工副书记和辅导员,他们边听边看、边思边议,普遍感到收获很大。“这次演练是对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突发危机事件处理预案的有效实践,辅导员们以亲身实战为同学们呈现了返程回校的正确打开方式,也为后期处理防疫突发事件提供了具体经验,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实践机会。”环安学院辅导员薛梅作为演员感触很深。京江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立平在演练结束后让京江学院辅导员们围成一圈,“我们要学习借鉴返校报到演练中好的经验,结合学院实际,查漏补缺,规范有序抓好开学返校工作,降低校园防控风险。”
  参加观摩的领导一致认为本次演练活动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准确到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演练结束后,校党委书记袁寿其作了现场总结演练讲话,他指出,一方面要深刻总结,仔细梳理演练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继续完善学生返校工作预案;另一方面要将演练过程制作为教育宣传片,广泛宣传,使每位学生熟知返校流程和注意事项。
  吴春笃在就餐流程演练结束后现场对后勤工作人员说:“疫情下,师生们的就餐问题是重要一环,我们要高度重视就餐安全问题,提高责任意识,优化服务方案,明确应急处置,做到冷静细心,进一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演练结束后,各小组召开演练效果评估总结会,对演练环节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的环节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提出相应的进一步优化措施,确保学生返校报到流程有序、协调、顺畅,突发事件应对及时、高效、有力,物资准备调配迅速、全面、到位。
  (本报记者 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