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罗良功教授应邀来校作题为 “美国现当代诗歌的视觉美学” 的专题讲座。外国语学院师生到场聆听。
罗良功首先提出了诗歌的 “三重文本” 性, 即 “诗歌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 更是由文字、 声音、 视觉三个次文本所构成的艺术” 的观点, 并在英语文学史的语境下分析了美国现当代诗歌文本建构对语言观念、 表达范式、 文字符号的突破。接着, 罗良功从内部视觉呈现和外部视觉呈现两方面剖析了20 世纪以来美国诗歌的视觉呈现方式, 指出美国现当代诗歌在视觉上的表现绚丽丰富, 已经成为诗歌意义建构机制的一部分, 形成了基于视觉的具有革命性的诗歌美学。最后, 罗良功又以多名美国现当代诗人的诗歌为例, 详细阐释了美国现当代诗歌的视觉呈现基础及特点。
(外国语学院)
▲最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斌贤教授应邀来校作题为 “教师发展与教育学科建设” 的讲座。教育学院教师70余人到场聆听。
张斌贤首先指出了制约青年教师发展的 “两难” 问题, 即课题申请难、 成果发表难, 并对其现状和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随后, 他通过列举相关案例, 对克服 “两难” 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他认为, 科研工作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需要一个完整、合理的规划。好的主题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所在, 青年教师应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专长, 不断聚焦研究领域、 方向和重点, 保持科研方向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教育学院)
▲近日, 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应邀来校作题为 “自胜强者: 体育的价值” 的讲座。教育学院各专业教师和学生代表400余人到场聆听。
谢维和以清华大学和伊顿公学对体育教育的深切关注为切入点, 围绕体育的地位、 教育的真正价值与功能、体育的价值等几方面展开讲座, 并通过列举相关的体育事例, 阐明身体状况对人生的影响作用。他首先引用大量名人观点, 深入解读了体育的地位、根本含义以及责任, 指出自我的认知和把握是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和功能,并谈到自觉性与自制力是优秀品格与性格的共同特征, 倡导全体师生加强自觉性与自制力培养。随后, 他从 “认识、 了解和保护自己的身体” “享受体育的乐趣” “科学管理和调控自己的身体” 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体育的价值, 强调了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教育学院)
▲日前, 国家教学名师、 上海师范大学原教育学院院长、 心理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卢家楣教授以 “情感教学理论的创立与实践” 为主题来校讲学, 讲授了如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艺术性。讲座由我校副校长杨胜天主持。学校400余名师生代表到场聆听。
卢家楣结合新时代教育工作理念, 用丰富的教学案例分别从 “以情抚心——寓育于乐, 以情入心——寓育于亲, 以情知心——寓育于智, 以情润心——寓育于微, 以情动心——寓育于撼, 以情修心——寓育于教” 等六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艺术性, 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丰富的精神大餐。
(教师工作处)
▲近日,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义兵教授应邀来校作题为 “学习科学的新进展: 以知识建构为例” 的讲座。教育学院师生代表100余人到场聆听。
张义兵围绕 “学习科学” 的定义与背景、 重点与目标、 新进展、 书籍推荐等几个方面展开讲座。他首先阐述了“学习科学” 的定义、 历史渊源、 产生动因及发展历程。他指出, 学习科学中的关键问题主要有学习的本质、 人如何学习、 如何设计有效学习环境促进深层学习等。针对这几个关键问题,张义兵从学习科学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及具身学习、 移动学习等最新技术进展等方面详细进行分析和解读。随后, 他以 “基于知识建构的 《西游记》 主题教学” 、 新疆石河子第二十中学 “基于知识建构的语文教学工作报告” 、“基于博客平台的项目化学习” 等研究案例, 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学习科学理论应用于从项目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活动组织到教学实施、 学习评价等环节的完整程序。研究案例中详实的数据、 丰富的照片和令人惊叹的学生作品, 让与会者对学习科学理论应用于教与学的方法和效果有了深切的体会。
(教育学院)
▲最近,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费广洪应邀来校作题为 “安吉游戏带来的课程变革” 的讲座。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专业老师及学生代表100余人到场聆听。
费广洪以安吉的幼儿园为例, 通过播放视频与展示图片的方式展开讲座。她首先对安吉游戏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 并从 “投入、 反思、 冒险、 喜悦和爱” 五个方面阐释了安吉游戏的理念。接着, 她用大量图片展示了安吉幼儿园的环境是 “孩子的、 记录的、 反思的、 过程的、 开放的和自然的” 。她还从 “真游戏” 材料的特点及具体的学习过程对 “真游戏” 进行详细解读。她指出, 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来源于游戏,改革体现在理念、 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师角色的变化上, 还分享了自己对幼儿教育的思考和未来的展望。
(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