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喻珊 马海霞 李世杰)近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报》(决策咨询类信息)第 77 期、第 92 期分别全文刊发了我校法学院郭玉川博士《关于重大疫情应对中网络谣言治理的建议》、公共管理学院李贵成教授《破除疫情防控中“痕迹主义”的治理策略》。 两项成果已上报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河南省委、省政府、教育部,以供决策参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信息处《关于进一步做好决策咨询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响应河南省教育厅号召, 我校社会科学处及时组织社科领域专家针对疫情期间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应对疫情建言献策,切实发挥本校学者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郭玉川结合社会热点难点和自身研究方向, 对疫情期间的网络谣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他在网络上搜集了 182 条涉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谣言, 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本次疫情期间网络谣言的五个特征院数量变化和疫情发展变化相关联、 区域分布和疫情严重程度相关联、内容和公众的社会心理相关联、谣言指向对象多样化、具有一定国际性。同时结合我国治理网络谣言的实践和本次网络谣言特征, 从采取政府主导的多元治理主体模式、 限定政府直接规制的网络谣言范围以提高治理效率、 强化网络谣言识别和预警能力、 创新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立体化协同辟谣体系、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网络谣言六方面提出建议, 为本次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期间的网络谣言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李贵成则从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从“痕迹主义”的视角进行了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校上下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 贯彻落实学校部署, 在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努力开展了应对疫情的智库相关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社会科学处将就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对“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影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和疫情应对反映的国家治理体系短板等重大问题, 组织全校科研工作者开展进一步的深度研究,继续提出有关对策建议,继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更多有质量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