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岛大学报》 - 《青岛大学报》

攻坚克难 狠抓落实

奋力推进2020年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孔伟金

2020-04-03     浏览(170)     (0)

文章主要围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0年第1次学习会主题,聚焦质量目标,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招生工作等方面,总结经验,提出对策,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责任落实,实现全年重点工作目标。


根据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0年第1次学习会主题,结合2020年人才培养目标任务,主要从攻什么坚、克什么难、怎样攻坚克难和谁来攻坚克难等三个方面,聚焦质量这一主题汇报如下。

一、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上攻坚克难,打造专业建设样板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单元,专业如同人的“腰”,腰不直,就抬不起头,挺不起胸。教育部开展一流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重大机遇。

工作思路:坚持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对接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八大”战略人才需求,加快专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改造,实现专业内涵发展。

工作举措:如何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方法和路径是什么?

一是扎实做好国家级一流专业申报。教务处已按照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的原则,在临床医学、纺织、自动化培育国家一流学科、省一流学科、博士学位点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在专业遴选出30个左右专业,进行2019和2020年国家一流专业的申报。未来,要实现国家一流专业达到招生专业(类)的1/2。

攻坚克难:特色优势凝练,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支撑。

二是深入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确保测控技术与仪器、复合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7个工科专业顺利通过认证专家进校考察。力争护理学、口腔医学、药学等3个医学专业专家进校考察。推进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小学教育、地理等7个学科师范教育认证申请受理。加快开展口腔医学、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国际认证。

攻坚克难:面临空间资源的不足,需要优化整合。

三是专业优化调整与现代化改造。一是如何优化调整专业?【瘦身、长高、变强】按照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建设原则,参考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把培育质量作为专业优化调整的决定因素。案例:2018年停招13个,2019年停招2个,2020年预计停招8个左右,这样三年预计停招23个。商学院一次性停招4个专业【酒店管理、经济、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层面统管专业,系按照二级学科配置,抓好专业方向建设。这样有利于打破专业对课程的壁垒【办学理念的更新】。二是考虑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工科专业。三是如何实现专业现代化改造?抓手是教育部“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和“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路径是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和医教协同,重点是国家一流专业和省高水平应用型和新旧动能转换教育服务产业专业群,机制就是设立专班推动落实。

①请一位工科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其他工科学院教学院长作为成员组成专班,推进新工科和卓越工程师建设。

②请一位文科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其他文科学院教学院长作为成员组成专班,推进新文科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③请医学部组成专班推进新医科、卓越医师和医教协同。

④请师范学院牵头,其他招收师范教育专业的教学院长共同组成专班,推进卓越教师人才培养。

⑤请新闻传播学院组成专班,推进卓越新闻人才培养。

⑥请法学院组成专班,推进卓越法治人才培养。

⑦请一位具有博士点的理科学院牵头,推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攻坚克难:理念更新是首先需要攻坚克难的。

责任人:教务处牵头做好顶层设计,工作谋划和协调推进。院长是专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院负责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

二、在国家一流课程上攻坚克难,打造课程建设标杆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育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课程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最大的短板。学校确定2020年为课程建设主题年,就是要在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上下功夫,实现国家一流课程的新突破。

工作思路:坚持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教研室建设,深入推进课堂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改造建设智慧化教室,丰富课程资源,实施“课程思政”计划,实现100%的课程建成网络资源,深入推进开展“小班化-研讨式-过程化考核”教学改革。

工作举措:如何推进以一流课程建设为突破推进课程建设?

一是扎实做好国家和省一流课程申报。【二个基本认识】①专业是课程的柔性组合,专业建设水平体现课程建设质量。②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人才培养是学科的逻辑起点【学科评估只有高校参加】。没有高质量的课程,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如何抓一流课程建设,一是从重点来说,培育国家一流学科学院、具有博士点学院、国家一流专业、山东专业群是重点。教务处已经根据上述因素做了一流课程建设任务,下周进行布置安排。二是从五类“金课”的建设类型来说,线上课程【4000门】、线下课程【400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4000】、虚拟仿真实验课程【1500门】、社会实践课程【1000门】,线上课程与混合式课程是重点,混合式课程是短板。三是谁来建上看?教学质量好,有教学改革基础,有团队,学生评价高的老师是主体。四是从落实上来看,首先要明确谁来建课,提供经费支持,给予人文关怀,在绩效津贴中予以激励。

二是实现所有课程资源上线的攻坚战。这是今年人才培养工作的军令状,需要今年完成这个重点任务。按照所有教师都要上课,只要上课就要有课程资源的要求【军人、医生、农民】,建立三级课程上线标准,实现所有课程资源上线。一是关于三级标准,一级是所有教学大纲、讲义、教案、日历、PPT、教材、视频资源上网,可以布置作业,与学生有交流研讨【基础】;二级是要有视频,有线上线下的学习,有过程化考核【荣誉体系】;三级是按照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二是在哪里上线?超星泛雅平台或国内开放平台均可。三是如何激励约束?纳入对教学院长的考核,纳入职称评审的教学基本门槛,纳入教学荣誉体系评选基本门槛,纳入名师培育门槛,纳入特聘教授和青年卓越人才评审基本门槛。另外,在教学激励上,学校已经兑现了国家级教学名师【50万】和国家在线课程【10万】等标志性成果的奖励。四是要实行每位教师课程建设“1+1+N”,引导老师都要能讲1门专业基础课,1门专业选修课,N门全校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以竞争上岗的方式倒逼课程质量的提升。

三是如何改变沉默式课堂。我个人思考主要有四把利器,一是适度的小班化,二是过程化的考核,三是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的融合,四是夯实基础教学组织课堂研究的基本功能。这正是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考评重点,也是学校正在推进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

另外,主题年还有“课程思政”如何破题、课程与信息化如何融合、如何强化美育体育劳育课程建设、如何提升通识教育课质量,如何加强大学数学、大学英语、思政课建设,如何扩大专业选修课门数,如何建设创新创业课程,如何提升教师课程能力【1+1+N模式】等工作,需要作为课程建设主题年重要内容进行攻坚克难。

责任人:教务处做好全校课程建设规划,负责课程建设推进与督导。学院院长负责课程建设顶层设计,教学院长做好组织实施,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具体建好课程。

三、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攻坚克难,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落实,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胡书记提出以“三大平台、五大体系”打造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航空母舰,这对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理解,创新创业基础在教育,本质在实践,关键在教师,重点在机制,目标在能力培养,过程在意识培养。当前还要抓好两项工作。

一是攻克课程建设短板。MIT2014年统计有3万家校友企业,为社会提供460万工作岗位,创造1.9万亿美元经济总量。校友的创业基因得益于学校与产业紧密结合的课程。受次启示,我们要把创新创业意识融入每门课程,充分挖掘每门课程的创新创业元素,打造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二是充分撬动科研资源。深入推进科研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课程优势。2019年我参加了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决赛现场,我有一个切身体会,没有高水平教师指导,没有高水平科研项目作为依托,没有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大创项目和高水平的竞赛获奖。

四、在教学成果奖培育上攻坚克难,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代表一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水平。2022年将评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21年或2020年底山东省将评选省级教学成果奖,我们如何培育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

一是谁是主体?教学成果奖体现什么价值?体现学科和科研反哺人才培养。因此,学科是教学成果奖培育的主体。实施“2+8+N”培育方案,学校培育2项目,8个博士点单位各培育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N是其他学院培育N个省级或国家级教学成果。

二是如何培育?一是博士点学院院长牵头成立专班;二是制定培育方案【内容、创新点、模式经验、应用】;三是请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组织专家组论证;四是按照方案有计划的组织实施。

五、在招生工作上攻坚克难,扎实做好2020年招生工作

2020年是山东实施“专业+学校”高考制度改革的第一年,今年的高考分数线对各个专业今后的招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是做好专业的优化整合,增加专业的竞争力。二是要凝练专业的特色优势,增加专业的吸引力。三是要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六个一】一个视频,一个院长解读专业,一个学院招生简章,一个专班,一支宣传队伍,一系列融媒体宣传。

攻坚任务已明确,但是工作要点印发绝不意味任务就完成了,任务分解更不意味着工作目标就达到了。全年重点工作目标实现,关键还要在落实,落实关键还是要看关键领导。我们既要挂帅,也要出征,既要抓谋划,更要抓落实。我将与学院一起来攻坚克难,谋划工作,推动工作。我想,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一是要有担当精神和抓落实的本领,二是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和工作方法,三是要有“跟我上”【总书记】“一起干”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四是要有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研究谋划、担当落实、精准施策、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