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交通报湖北站 - 湖北交通新闻

请选我!

——记湖北交通首位新冠疫苗志愿者戴骥

2020-04-06     浏览(38)     (0)

32岁退伍军人戴骥成为新冠疫苗志愿者,成功入选并接受高剂量组疫苗接种。他将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进行7次血液样本采集,用于抗体检测。他坚信科研团队,积极参与抗疫活动,乐观面对隔离生活。





  “我的微信头像就是正在注射疫苗的情景”。3月26日11:45分,志愿者戴骥接种新冠疫苗,用这样的形式纪念人生中不能忘却的一刻。
  “我今年32岁,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湖北省公路管理局机关一名党员,热爱运动,身体健康,请选我。”3月20日,去年刚刚转业到省公路局办公室工作的戴骥,在新冠疫苗临床研究的预约报名申请登记系统上推荐自己。
  “我每天要在打卡系统里登记体温,只要一有空就会去看,是否被选中,看到留言是待回复状态,内心就很失落。”在等待结果的时间里,戴骥每天反复多次登陆申报平台,在十余次的留言请愿后,终于在3月24日接到体检通知。
  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公开招募108名志愿者,分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三组接种疫苗,并开展为时6个月的研究随访。参加条件包括年龄范围在18至60周岁之间的健康成人、无新冠肺炎病史或感染史、无疫苗接种过敏史等。
  3月25日,戴骥按照通知的时间地点到达目的地后,研究人员派发了 《告知书》 和疫苗试验的相关材料,并详细地阐明试验目的、需要志愿者配合做哪些工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等。
  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戴骥进行了接种前的相关体检,包括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核酸检测CT、HIV抗体检测等,次日一早如愿接到合格通知。戴骥从近5000人中入选,成为108名志愿者中的一员。
  3月26日11:45分,戴骥接受了高剂量组疫苗接种,两侧胳膊都进行接种,留观半小时后,他和其他志愿者一同接受医学隔离观察。
  接下来戴骥将配合试验团队,6个月中进行7次血液样本采集,主要用于抗体检测。“我们每人配发了一只电子体温计,24小时贴于腋下,通过连接App可进行实时体温监测。”戴骥说,观察期间他需要每日填写“接种日记卡”,记录每日体温和异常体征。
  接种后的第二天,戴骥出现疲劳、嗜睡、体温略微有所升高等现象,第三天开始好转,之后就没有异常了。“当兵这么多年,这点定力还是有的。”戴骥说自己没有一点担忧,他相信科研团队。
  戴骥笑称隔离生活并不枯燥,菜式很丰富,房间里有电视,不会很无聊。志愿者也有一个微信群,在群里分享感受。“我们这108人中有30多人还主动请愿参加其它的抗疫活动。”戴骥说,伙伴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他特别感动。
  还有8天,戴骥将走出隔离点,他期盼疫苗的成功能保护更多的人,也期待见到牵挂的家人,重返热爱的岗位。
  (张娟 余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