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进医学殿堂的那天起,我就爱上了这门学科,治病救人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啊。”医学院2015级临床专业的鲁思源说。正是这颗对医学的赤诚初心,让他坚定了脚下的路。
总平均绩点达 3.7,73门必修课中有36门课达到满绩点,连续四年综合测评进入学院前四名,并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郑州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郑州大学“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最终,鲁思源被保送至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有规划地安排好学习任务是他一直保持的习惯。为了及时消化繁重的课程内容,他坚持做好每日、每周的复习计划。在充分掌握课堂内容的同时,他还会及时搜索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以更好地理解知识。
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是他对自己的严要求,培养自身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则是提升自我的高标准。大一时,他主动联系老师,争取到进入解剖学实验室的难得机会。在老师指导下,他初步尝试解剖学实验测量并写下相关论文,并投稿成功。大二期间,他主动创建实验小组,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 “吗啡对小鼠脊髓HMGB1表达及镇痛耐受的影响”,展开关于开发新镇痛药物的基础研究,并获得校级立项。大三时,他尝试写作的两篇学术综述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大学四年,作为2015级临床医学院三大班的班长,他总会记好同学们的诉求,并及时向老师们反映。“学生工作是为大家服务,占用一定时间是难免的,但大学毕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地方,做学生工作,为同学服务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他说。“转瞬即逝、充实美好”。这是鲁思源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总结。即将踏上研究生学习征途,前方还有更大的挑战,但他相信“脚踏实地是唯一的路,只要继续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去奋斗,结果自然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