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饰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产物,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服饰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从原始社会时期的蔽体御寒,到进入文明时期以后的身份象征,服饰的变迁无不体现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审美趋向。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古代服饰具有悠长的历史与完备的形制,蕴含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宋代服饰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特点。如果说隋唐时期的服饰端庄华贵,那么相比而言,宋代服饰就更加素雅自然。
宋代的服饰在颜色上主要有两大特征:其一,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其二,与所处场合相适应。皇帝与官员的服饰均不相同,从祭服到朝服、到公服再到常服,都有明确具体的穿着规定。宋代服装种类根据所处场合不同主要划分为三类:礼服、朝服及常服,每类下又划分数个小类。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身穿种类也就越多,用到的颜色种类也越广。在朝为官要穿朝服,朝服也被称作“具服”,上身朱衣,下身系朱裳,穿着绯色的罗袍裙,衣衬白花罗中单,束着大带,将革带系着绯罗蔽膝,衣襟前以方心曲领围之,挂以玉剑、玉佩、锦绶等,穿着白绫袜黑色鞋履。根据官职大小,衣着会相应地呈现一些变化,当官员级别低时,就没有中单与佩剑及锦绶。在朝堂外就穿常服,也称“私服”,即平常私下穿的服饰。官员与平民的常服用色会有差别,但形制基本无差别,面料以丝织品为主。
宋代妇女的襦裙样式和唐代大体相同,但宋襦裙衣襟既可右衽也可左衽,这可能是受到北方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影响。普通妇女的服装主要是上襦下裙,但贵族妇女却是大袖衫与长裙等,这主要是晚唐五代时期遗留下来的贵族女子穿着风格,宽衣大袖被视作华贵的标志。
如果说唐朝的文化是开放多元的文化,那么宋代的文化就是相对内敛的文化。宋代程朱理学兴起,受理学观念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与前朝有所不同。此外,宋代服饰所展现出来的特点还受宋代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地方割据局面,从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起,文人治国便成为历任皇帝统治的基本方针,重文的治国方针与社会风气使文臣身份地位显著提升,因而文人的言谈举止与穿着往往引领着社会潮流。儒释道的发展与融合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审美。而宋朝在对抗异族的战争中屡屡失利,少数民族政权的日益强大使得宋人民族意识应声而起,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例如至今,我们还可以在开封天波门的金水河旁观摩北宋抗辽英雄杨业的府邸———天波杨府。在这样的地缘环境背景下,宋人对少数民族服饰穿着的态度远不如唐代豁达,因而其服饰又有些回归传统的特点。
在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我们足以看出当时北宋东京城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商业的繁荣,甚至连今天很受欢迎的外卖服务在画中就有出现,这都表现出了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不同于贵族,市民追求的往往是简单实用,而这一简单实用的追求与宋代文人在文质彬彬、文雅含蓄的礼仪风度中对含蓄平淡、自然简朴的理想主义生活格调的追求相结合,也就是世俗和理想的结合,这便对宋代服饰的风格特点形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儒雅之美和自然世俗的特点成为了宋代服饰风格中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宋代服饰作为宋代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之一,体现出了宋代特有的审美风格与时代特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从这些素雅的宋代衣冠中,我们能感受到大宋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信,并可以对其艺术风格进行借鉴,继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历史文化学院2017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