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以来,采油三厂所在地河间地区,一度成为沧州地区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2月12日,河间市加大防控力度,严控出入。一时间,交通受阻,各类生产物资供应、保供人员、车辆等“进不来、出不去”,措施不能上,不正常井不能及时恢复,部分拉、卸油点不能正常拉运原油,采油三厂面临前所未有的生产困境。
疫情围困,但生产不能停止。面对“四面围锁”的生产困境,采油三厂一方面积极对接当地政府,争取复工复产政策支持,加大物资保障供应力度;另一方面,组织干部员工针对实际开展生产经营自主管理,将疫情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合理安排好巡井工作,治安保卫大队配合各采输工区,利用无人机等技防设施,加强重点部位、风险点的巡查;同时,进驻重点油区,采取“一看、二查、三探”的方式联合开展治安隐患大排查,确保做到“滴油归仓”。各基层单位加大日常巡检力度,按照“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的要求,强化对各类重点岗位、生产设备及管线的巡检、排查,保证特殊时期生产安全平稳。
面对拉油车、洗井车等车辆无法正常运输的难题,各采油工区充分发挥属地优势,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对拉油道路做好备选路线的确定,确保拉油正常运行;充分利用洗井车辆驻站的有利时机,合理安排热洗工作量,强化老井管理。
留西采油工区路44站附近乡村出现疑似病例,该站被迫“封站”。在站上驻守的 20 余天里,全体员工紧紧守护岗位,通过对大罐加药、降低含水等方法,有效降低了大罐液面,大大延长了油井的生产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封站对油井生产造成的影响。
因为疫情,还导致很多维修队伍上不来,一些工区出现设备或者其他问题无法及时得到维修。面对难题,各工区不等不靠,充分动员干部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维解决问题。饶阳采油工区“维修大拿”刘美红看到疫情期间维修厂家不能上站维修数字化设备,便和运维班的同事们加班加点制作了功图传感器电池5块、太阳能充电电池组2组。目前,已在5口井安装使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