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

“陕单650”成为陕西玉米机收新品种明星

2019-10-24     浏览(329)     (0)

在榆卜界试验基地籽粒直收机正将玉米倾倒在卡车上在榆卜界试验基地籽粒直收机正将玉米倾倒在卡车上




  本报讯 夏播区表现优秀,春播区如何?10月18日和20日,由我校薛吉全教授团队自主选育的早熟耐密籽粒机收玉米新品种“陕单650”,先后在陕西渭南和榆林两个不同的玉米播种区进行了现场机收测产,结果显示,该品种均表现优异。
  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东兴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和全国玉米科技入户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组,分别在两地进行了机收测产和现场观摩。
  在渭南市蒲城县孙镇百亩夏玉米示范基地,“陕单650”及配套技术示范田亩产达到771.8公斤,籽粒含水量26.0%。在榆林灌溉春玉米“陕单650”及配套技术示范田亩产1160.8公斤,籽粒含水量21.3%。
  专家组认为,在今年玉米生长中期遭受高温干旱、后期阴雨寡照的条件下,“陕单650”表现出早熟、耐密、抗倒、丰产,以及籽粒水分含量低、田间倒伏率低和籽粒破损率低的“三低”特点。配套以密植、条带深松、缓控释配方肥与一次性分层机械施肥为主的夏玉米区、灌溉春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实现了夏玉米亩产超过750公斤和灌溉春玉米亩产超过1100公斤的典型,为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树立了“陕西样板”。
  “前几天穗收的玉米,要脱皮、晾晒直到年下才能掰棒脱粒。”56岁的渭南市蒲城县孙镇村民肖传生瞪大眼睛观摩了整个过程。在惊叹的同时他算了一笔账,籽粒直收和穗收价格一样,但掰棒脱粒等工序要2个工,这其中等待干燥的时间更是无从计算。“籽粒直收多快好省只要80元。”肖传生希望自己家明年也能种上这样好的机收品种。
  李少昆研究员说:“薛吉全教授团队走在了我国玉米籽粒直收研究国家队前列,陕西玉米粒收品种均出自该团队,此次测产观摩是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的一次集中展示,具有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介绍,“陕单650”是薛吉全教授团队近年来所选育审定的三个玉米机收新品种之一,今年首次通过了陕西省春播机收组、夏播机收组审定,已参加国家黄淮海玉米机收组试验,在新疆、宁夏、甘肃和内蒙古多点示范也表现突出。(付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