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师大报》

图书馆里的留学生

□孔强新

2020-01-10     浏览(248)     (0)




  每当我在马路上看见背着双肩包,或者骑着共享单车飞驶而过的外国男女青年,就会想起曾经在校园里碰到的那些外国留学生。
  我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了许多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前来留学、进修、交流的外国留学生逐年增多,有欧美国家的,有亚洲国家的,也有来自非洲的黑人兄弟;平时经常见到那些高鼻碧眼、卷发黑肤和像我们一样肤色的亚裔留学生穿梭在校园里。我同他们近距离接触,进行交流,还是在图书馆里。
  外国留学生种族各异,气质、习性也迥然不同。乌克兰、俄罗斯学生大都身材高挑,相貌俊秀,但在图书馆里难见他们的踪影;常来光顾图书馆的以日裔和韩裔学生居多。日本留学生穿着新潮,修饰精致,都有明显的脂粉气。特别是女生,一进门,便给人一种招摇过市的感觉。不过,一旦坐定,像打禅一样,鸦雀无声。她们面前的阅览桌上没有任何零食,甚至不带一瓶矿泉水。不像我们有些中国学生,喝可乐,吃巧克力,嚼话梅,还嘀嘀咕咕不让嘴巴安静。
  日本留学生还有一种明显特征:内敛,不太容易接近,似乎有点"冷",不像印象中的传统日本人,一见面便"哈依哈依"似一见如故。我接待过一位研究中国现代文学鸳鸯蝴蝶派的女博士,约摸二十八九岁年纪,容貌清秀,会说汉语,但言语不多,十足一个纯静如水得不多见的淑女。
  韩国学生外表粗看同中国学生无异,穿着也不出挑,身材普遍比日本学生高大。我认识一位韩国男生,来华进修汉语前,在首尔一家旅游公司工作。他善于交流,人也老成。接触了一回,便送我一方纯棉手帕。礼轻义重,这方手帕我没用过,一直保存着。
  留学生中越南学生不多,若不是个头稍矮,几乎认不出那个“同志加兄弟”国家的人。我曾经产生过这种错觉。一天,一位身穿白衫格子裙的女生递上学生证,我一看是越南国籍,忍不住打量了她一眼,白白净净的像邻家女孩。我好奇地问她来自越南哪座城市,她说胡志明市,即南越时期的西贡市。仅从外表衣着上看,谁能料到她是一个越南女孩呢。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俄罗斯女生,大概是来进修的,有了点年纪。她身材不高,但很窈窕,肤色白晰,眉宇间有一种俄罗斯青年女性掩饰不了的高贵气质。与她认识也是凑巧,她来特藏部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工作人员不在,我接待了她。她是鲁迅粉丝,起了个中国名字鲁大林。我说大林男性化,不如改成大琳,她欣然接受了。后来,我听同事说她曾来看过我,那天我正巧不在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