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从节约一个地脚螺丝、 一小截铁丝做起, 实现提质增效。 ” 2019年12月31日, 采油一厂南马作业区马一转油站站长在生产例会上立下了新年成本管理标杆。从精细管理入手, 层层分解成本指标, 推行全员、 全过程成本控制, 积极通过精细管理实现提质增效, 正是这个作业区敲好新年成本算盘的体现。
降低成本
富余伴生气代替华港燃气
马二转油站伴生气日产达2300立方米, 夏季加热炉每天最大消耗1800立方米, 富余气量多, 安全隐患大。马一转油站日产伴生气1400立方米, 夏季最少需求1700立方米, 不足部分由华港燃气集团补充, 运行成本高。站上自发成立智囊团, 积极与作业区技术人员交流, 决定利用现有工艺流程, 在马六采油站外输线更换项目中将马二计外输线串并,将马二转油站富余的伴生气输送至马一转油站。经过管线改造、 试压, 正式投运后, 日调气量达到300余立方米, 不仅有效缓解了马二转油站伴生气量过大的运行压力, 消除了安全隐患, 还为马一转油站提供了充足气源, 停烧华港集团燃气。
创新工艺
增加流程集中加热拉底水
作业区西 53、 西 64 两口拉油井累计日产油近3吨, 每次拉油前都要启动电加热棒, 成为 “耗电大户” 。怎样能既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又节约电费呢?员工黄珂经过反复摸索试验, 发现 “拉水”同样可以见效益, 只需在单井拉油罐底部的排污阀后增加一条拉水流程到鹤管位置, 中间安置放空阀以便观察出液情况。平时不启加热棒, 常温拉底水;当液位上升到一定位置后, 提前一天启动加热棒, 集中加热拉油, 如此一来, 就可大大缩短电加热设备的使用时间, 节约电费成本。这一创新点子一经提出,得到作业区的认可和支持, 改造工作立即进行。小点子带来大收益, 自从实施优化拉油方式后, 两口油井加热棒每月累计启停频率减少 35 次, 合计 540 小时, 预计年节约用电成本14万元, 真正做到了 “拉水也能见效益” 。
调整化防
节省药剂提高时率
西582X井日产液量13.3吨, 日产油13.1吨, 含水1.0%, 是南马作业区第一高产井, 但由于该井含蜡较高, 每年因滞后需灌水12次左右、 洗井1次。每次灌水或热洗后, 含水需要2—4天才能恢复正常, 影响产量38吨左右。10月份, 马二转油站技术员唐小英提出调整西582X井化防制度, 由原来加清蜡剂500千克/月、 降黏剂100千克/月, 调整为清蜡剂、降黏剂交替使用, 每周共加药剂100千克。调整化防后, 药剂总量较之前每月节约 200 千克, 油井再未出现滞后灌水。通过调整油井化防制度, 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既节约了药剂使用成本又减少了因油井灌水热洗影响产量, 该建议实施3个月, 创经济效益约10万元。
这些扭转作业区成本管理现状的“金点子” , 都出自基层员工之手, 发挥全员智慧, 做实成本精细管理, 仍是南马作业区新一年的重点工作。 “把成本算盘交到员工手中, 让员工真正参与其中, 以站为家, 算好自己的账, 这才是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成本管理, 最终达到增效的目的。 ” 作业区党总支书记陈庆利如是说。据悉, 作业区下一步仍将抓住生产管理和经济效益关键点, 鼓励基层员工献计献策,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小处着眼, 从点滴入手, 做好新年成本管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