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是一个让人羡慕而又向往的一个词,亦是一个融合了忙碌与挑战的词。摘下保研“光环”的他们,也同样经历了一段殊途同归的奋斗历程。
石鹏程:云淡风轻,却步步走心
“只要严格且高效地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不断汲取新知识,保研就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2016级材料类师昌绪班石鹏程从大一开始便养成了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并坚持有条不紊地完成。他的字典里没有紧张与焦虑,云淡风轻却步步走心。今年他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超快诊断和光电探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硕博连读的保送资格。
“学习是既有学又有习:学就是学东西,习就是复习,上课时候认真学,下课之后就抓紧时间复习,这样就可以高效率地记住很多知识,留出更多空余时间去放松。”石鹏程在学习中讲求“学乐并进”,他认为适当的娱乐有助于高效学习,除了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还有一层分寸感的道理。“我上完课就立即复习,然后适当做题,多思考、多复习,注重归纳知识点,把一本书读薄再读厚。”对学理工科的同学而言,在数学和物理领域打下扎实的基础无疑是关键的。“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我还看了很多物理方面的书,包括《高等光学》、《红外光学》。”
在师昌绪班,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注定了唯有超前学习才能在竞争洪流中稳步前进。大二上学期,石鹏程跟随刘应都老师从事核物理的学习以及geant4的计算,并在大三上学期跟随王秀峰老师从事裂纹的光栅衍射条纹分析。在此过程中,他学到了课本之外的新知识及其应用,也使他的科研能力大幅提升。“跟着老师做科研,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逐步推演,不仅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让我得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精确的分析能力和广阔的视野造就了他在保研面试时的得心应手。“面试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举止要大方、言行要得体、表述要清晰,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本领,而是日积月累的磨练与之呼应的果实。
9月28日,填完志愿的石鹏程5分钟后就收到了录取通知。“学习的时候投入加倍的专注力,娱乐的时候放空自己。”这是石鹏程给予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今年他将前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白永林导师一同从事超快诊断和光电探测技术及应用的研究,继续他那洒脱的学习之旅。
王睿:修双学位,以全心投入
“我的整个保研过程相对来说是很短暂的。”今年6月,2016级法学2班王睿凭借专业排名年级第一的成绩和丰富的经历,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夏令营入营资格,并从4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录取。
短暂的保研之路是艰辛的。“人大的夏令营入营通知来得比较晚,而且我当时还要准备4门辅修课考试,最后留下复习专业课的时间还不到10天。”倘若平时没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这是一项不可能通过的考试。
早晨7点,王睿坐在教室,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我几乎每天早上7点前就到了法附楼,通常我是第一个拿下门锁、推开法附楼下铁门的人。”
王睿是大一下学期才转入法学院的,为了跟上同学们的学习进度,她牺牲了暑假时间,利用网课和教材自学大一上学期落下的课程。大二下学期,她辅修了金融学,一周七天被排得满满当当。而期末时,她要同时准备法学、金融两个专业共10多门的考试,几乎是连轴转。
“那时候,我很少去参加聚餐和娱乐活动,甚至在食堂吃饭时都会争分夺秒。”她回忆道。
在比其他人要多修一门专业的情况下,她依然会挤出时间深化专业知识。除了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她还坚持看一两本与该课程相关的名著或其他教科书作为参考,直到把知识“吃透”。正是长期的高度自律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她打下了深厚的专业基础,得以在不到10天的针对性复习时间内,通过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审核考试。
专业知识虽是根本,但英语口语在这次审核考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睿强调英语口语在面试中的重要性,面试的一个考核环节是和随机分到的小组的组员就一篇文章用英语进行讨论,对口语能力要求较高。平时,王睿和一位同学组成口语练习搭档,经常在一起用英语交谈,即使在单词方面有盲点、交流不够顺畅,但一直用英语讲话就足够让她充满自信并慢慢进步。
现在,王睿依然是法附楼的“常客”。保研成功后,她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歇:通过法考、撰写两个专业的毕业论文、参加每月一次的读书会、准备下学期的律所实习……
凌佳亨:填满假期,尽全力拼搏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16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凌佳亨借用这8个字勉励自己。今年,他以绩点排名年级第八、综合排名年级第一的成绩被推免到复旦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2017年的盛夏对于凌佳亨来说是一切的起点。当很多人面对大学还不知所措时,凌佳亨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保研。在周围很多同学还在家吹着空调,边吃西瓜边拿手机上网娱乐时,凌佳亨在学校里为处理竞赛问题而冥思苦想。保研的决定对于凌佳亨而言,没有由过多的外界刺激形成,而像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归属,推动他前进的,是他内心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大赛、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求是杯”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等比赛,成为校团委助理团办公室主任、青年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中华青年精英交流网络成员……凌佳亨大学参加过的比赛与担任过的职务,是他在湘大的每一个冬夏播种过的智慧和挥洒过的汗水的证明。
凌佳亨回想大学生活,发现自己的假期要么在参赛要么在工作,回家的频率是一年一次。在周边人外出游玩或与家人团聚时,他都在为了心里的那个信念而埋头努力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严格的时间管理和高度自律让凌佳亨在本科即将毕业时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国家级荣誉11个,省级荣誉8个,市、校级荣誉33个,发表了6篇论文,参加7次国内外学术会议。
在连假期被排满了工作和学习计划的大学生活里,凌佳亨明白了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的道理。在经历了保研后,凌佳亨更加明白,越是在喧嚣之中,越要去寻觅内心的某种坚定——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钟世燊:起步虽晚,终如愿以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16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班钟世燊用这句话作为自己本科生活的总结。今年9月,他保研到了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
与其他保研学子相比,钟世燊为保研做准备的这一年显得格外忙碌。因为他到大三时才产生保研的想法,因此在一年的时间里需要做许多的准备工作,学习成绩、学科竞赛、专利研发一个都不能落下。“勤奋都是逼出来的”,钟世燊描述生活状态是从醒来忙到睡觉。早晨6点起床,晚上10点半回寝,每天有计划有效率地自习、准备竞赛。而令他最难以忘怀的还是今年年初备战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情形。那时候大部分人都已经考完期末考试回家过春节了,钟世燊还得留下来集训,正式比赛前连续几天通宵达旦地解题,每天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不过等到结果出来,还是相当兴奋,就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钟世燊坦言获奖后的心情。
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钟世燊依然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优异的学习成绩、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以及拥有了两项专利。“多参加科研竞赛,是我特别想对工科学生说的。不一定要冲着拿奖发文章,多参加一门竞赛就能多学习一门技术或一个软件,这些都是很有好处的。”在分享保研经验时,钟世燊提醒学弟学妹们把英语学好,“英语是贯穿所有专业保研的唯一神器,对于提升排名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他也希望有保研想法的学弟学妹提早开始准备,制定踏实可行的计划。
在成功保研之后,钟世燊也没有完全懈怠,有目标有追求才是他真正向往的生活状态。现阶段他正在准备毕业设计以及大三落下的选修课程的考试。前方的路还有很长,虽然辛苦,但他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保研是一段漫长的拼搏之旅,他们脚踏星光,心向远方,将这条路走地有声有色,波澜壮阔。脚踏实地三年,读过的书、熬过的夜、背过的单词,在九月奋力一搏之时终结成了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