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报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医学系    
2019-11-25     浏览(93)     (0)


2019 年,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举办的首届高职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比赛内容是录制两节完整的课堂视频课,突出展现创新教学过程。我的两节参赛课程《最美六棱柱——肝脏的结构》和《遨游迷宫——动脉的结构》获得了一等奖。此次比赛历时半年,从 5 月学院的初赛,至 9 月省级的复赛,再到十一月的决赛,这其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经历了很多困难与挫折,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与赞誉,在此将拙见与各位老师共同分享。

比赛前,我仔细研读大赛文件,将文件中的每句话、每个评分点都认真分析,思考对课堂教学提出怎样的要求,并将面对的问题列出等待解决。接着我观看了大量获奖视频,将去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原全国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及陕西省本科院校课堂创新大赛一等奖的视频下载后反复观看,并将视频中教师所说的话一一翻录成文档,仔细研究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总结出获奖作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思考与我的专业教学之间的适用性。通过学习,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如创新思维的启发方式、全面分析课程的途径、校企紧密结合的授课模式等,也见识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智能教室、将学生的操作手法以数据的形式即时显示在屏幕上的模拟人,能纵向与横向显示学生成绩并前后对比的教学软件、虚拟实训软件、VR等,这些对我的课堂教学创新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我讲授的是医学基础知识,实践操作几乎没有,于是我就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在《最美六棱柱——肝脏的结构》这节课中,肝小叶结构形似六棱柱体,微细结构仅仅有图片或是视频,学生理解程度不高。我想到可以用泡沫球代替肝细胞,再用橡皮泥将泡沫球粘成一片,以此作为肝板,其他的结构均可以用橡皮泥来完成,或者用细铁丝将泡沫球穿成肝索,然后再连续为肝板,用纸筒制作中央静脉。试着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后,不仅做出的模型效果好,而且彻底清楚了肝小叶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在数字解剖电视上观察肝脏的外形,然后红色贴纸上剪出肝脏的形状,并粘贴到身上准确的位置,再用投影仪将内脏图形投射到学生身体,以此来检测制作的准确程度。

人体动脉错综复杂,犹如迷宫一般,所以,我将“动脉的结构”这节课定名为《遨游迷宫——动脉的结构》。在教学设计这节课之前,我曾组织学生举办了“人体结构绘画大赛”,其中优秀的作品发到朋友圈进行投票宣传,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绘画才能,更加深了对结构的掌握程度,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因此,《遨游迷宫——动脉的结构》这节课,我让学生在图纸上绘画出动脉的走形,便能十分清楚地掌握动脉的位置及结构。为了达到“透视”效果,我还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红色胶带在身上粘贴出动脉的位置,之后描述出动脉的名称、走形方向。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能确定动脉部位、发现存在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综合思维能力。

赛后有同事评价说我这两节课《最美六棱柱——肝脏的结构》和《遨游迷宫——动脉的结构》名字起得好,既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又突出事物外在特征,留下深刻印象。把抽象的医学知识形象化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我想这也是创新。

学生是一群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的群体,对信息化的知识颇感兴趣。抓住这个特点,我就投其所好,教学生关注抖音、微博及微信中相关的医学公众号,将搜索到的相关医学知识,如先进的软件、动画等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比如用投影仪将人体结构投射到学生身体,以此来观察结构的位置与形态的方法,就是在抖音中发现并“借用”的。

在这次大赛教学方法上,我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环节上进行了反复的思索,设计出较形象的语言,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将评分标准、获奖作品特点、自身的特色等点进行综合设计,择优创新。如 PPT 的设计在查看了几十个模板后,根据需要在其中选取合适的素材自制模板,边角的 LOGO 也是精心挑选后购买,页眉页脚将比赛类型、授课内容、参赛院校、授课理念等信息逐一安排加入,丰富了教学信息,扩大了知识面。

此外,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虽然是个人参赛,但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与指正。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还是学生的每个表情神态、每一个操作动作,都需要团队教师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这次比赛,经过院级初赛、省级复赛到最后决赛,从春到冬,历时半年。一路走来,我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了新认识,对职业教育开放性、应用性、技术技能性和实践实训性有了新感悟,对高科技时代信息化手段有了新体验。通过一堂堂医学“金课”,使学生获得真知强技,成为服务百姓的白衣天使,是我的初心,更是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