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引起颈腰腿疼的原因各种各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脊柱异常改变引发的。所以,在医院的脊柱外科,许多颈腰腿疼最后需要在脊柱上进行干预,因为真正的病因往往出现在这里。
六旬男子刘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双腿疼痛无法走路,却始终找不到病因早在半年前,刘先生就开始感觉到双腿的异样。刘先生说,起初只是感觉双腿有些麻木。在家休息几天,平躺时感觉好一点,但只要站起身走路,这种麻木的感觉就开始明显。
刘先生开始到医院就医,经过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后来,刘先生在当地找了一家理疗按摩机构,理疗一段时间以后也收效甚微。
刘先生没想到的是,双腿开始由麻转疼。尤其让他焦虑的是,不仅双腿开始疼痛,整个下半身都开始疼痛。“从肚脐眼以下,几乎半个身体都开始疼痛。疼起来的时候,即使是躺着,也无法顺利睡觉。最近大半个月,我睡眠时间很少,几乎没能睡个囫囵觉”,半个月前,刘先生来到了徐矿总医院脊柱外科,找到了脊柱外科曹贞国博士。
“元凶”找到了:一小块骨化的韧带抵住了神经
在徐矿总医院脊柱外科,曹贞国博士给刘先生安排了磁共振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以后,经过多次仔细阅片,大家终于找到了困扰刘先生近半年的真正原因:在刘先生的第10和第11胸椎之间,有一小块东西抵住了椎管。“从颈椎到胸椎再到腰椎,整个脊柱由一块一块的椎体排列组成,并且包围着中间的椎管,椎管内是掌管着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束。”曹贞国博士介绍说,这些从椎管内行走的神经,从椎体的间隙内向周围发出细微的分支,就是这些细微的分支神经,分别对应着人体的肢体运动。
这本来是一个完美的结构。但人体毕竟是在持续的磨损过程中,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由于持续的受力,有些椎体会把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压缩使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变形的椎间盘压迫椎管,刺激椎管内的神经,从而引发各种肢体疼痛。
和上述这种常见的腰腿疼痛的诱发原因不同,刘先生的肢体疼痛不是由于椎间盘变形导致。曹贞国博士介绍说,他们经过多次观察刘先生的磁共振检查结果后发现,在刘先生的10、11 两块胸椎之间有一块很小的突起,这个由 11椎体发出的突起抵住了椎管,压迫着神经。“正是这个突起压迫神经,从而导致了刘先生的下半个身子各种症状。我们经过分析后认为,这个小块突起是由于第 11 胸椎的一小部分韧带经过长期变性,形成了骨化。”曹贞国博士说,从整个脊柱的结构特点来说,发生这种异常变化的情形发生的位置越高,引发的问题越复杂,刘先生的问题发生在第11椎体,这个部位椎管内的神经负责的区域较大,所以导致刘先生整个下半身出现了各种疼痛。
打孔,打掉小突起,他的疼痛消失了找到了病因,这只是整个治疗过程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治疗,又面临着棘手的问题。“这个骨化的韧带,也就是这个小突起,是长在椎体内侧向内延伸,如果想解决掉这个小突起,按照常规的手术思路,需要把这个第11胸椎椎体拿掉,然后找到突起,然后再用椎弓根钉予以固定。从这个情形来看,需要 8 根椎弓根钉,不这样做的话以后的稳定性不理想。这对于老人来说,创口较大,费用也会不低。”曹贞国博士在考虑,有没有一种超越常规的操作路径呢?
作为脊柱外科的资深专家,曹贞国博士在脊柱外科手术的微创手术领域不断探索,对于业界的前沿技术始终保持热情,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手术路径。
面对刘先生的情况,曹贞国博士经过慎重考虑以后,决定另辟蹊径,采取一个新的治疗选项。
手术过程中,曹贞国博士先是在刘先生的第 11 椎体上打开一个直径 1 公分左右的洞,手术器械从这里进入后,把内侧的小突起一点一
点打磨掉。整个操作过程中,曹贞国小心翼翼。他介绍说,这个操作的风险点在于,如果操作过程中出现偏差,伤及椎管内神经,后果是严重的。
凭借着娴熟的操作经验,加上可视化的操作视野,曹贞国博士顺利完成了这一手术。
这样的手术是局部麻醉。手术结束以后,刘先生下了手术台就开始试着站立。他惊喜地发现,原来麻木疼痛的下肢恢复了正常。
曹贞国博士总结说,这个手术选项既解决了刘先生的问题,同时把创伤降到了最小,也不会影响刘先生胸椎的稳定性,不会对他未来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
曹贞国博士同时提示说: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老年人因为颈腰腿疼来就诊的。有些老年人在刚开始感觉到颈椎、腰腿不适的时候,会认为是上了岁数的缘故,干预的意义不大。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是由于脊柱的各种问题引起的。一旦发现不适,及时就诊,有许多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会明显提升老年生活质量,建议大家在感觉不适时及时就诊。”
(矿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