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北石油报社 - 华北石油报

华北油田首个规模化民用社区地热项目投用

2019-11-22     浏览(184)     (0)

本报讯 (记者刘天一 通讯员辛守良) 11月15日, 距离雄安核心区仅30多公里的河北省任丘市石油新城 (一期) 正式实施地热供暖, 供热面积63万平方米, 涉及居民及商铺4000余户, 运营期间每年可替代燃煤9300 吨, 减排二氧化碳 1.7 万吨。这是中石油首个具有油田特色的综合利用潜山高温地热水、 砂岩地热水及油田产出余热水的民用供暖项目。

华北油田利用地热资源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从最早建立我国油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体系到中石油首座地热发电站的建成, 发展地热既是油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但由于政策、 资金以及需求等多方面限制, 地热利用一直没有实现规模化发展。

近两年, 华北油田适应国家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的趋势, 在集团公司大力支持下, 积极培育地热清洁能源产业, 力求凭借冀中地热446亿吨标准煤的资源优势, 加快落实300万平方米供暖项目, 开辟新的地热综合利用市场。

同时, 积极推进地热项目靠实落地。在雄安完成207公里地震勘探与资料解释, 并钻探地热试验井1口, 支撑新区地热资源评价; 在雄安周边地区,积极推进任丘、 霸州、 蠡县等中小城市的民用地热供暖项目,力求发挥油田中深层、 高温供暖优势。目前, 在任丘基地石油新城, 华北油田利用集团公司投资, 已新钻3口馆陶井、 2口雾迷山井, 新建4座换热站,加上任17计量站余热, 保障今冬供暖季平稳供暖。

为确保该项目实现百分百清洁能源供暖,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华北分公司开展了严谨技术试验和论证。2018年度先期实施了 “砂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采灌试验项目” , 形成采灌平衡和地热尾水处理的关键技术。在国内首次将大温差供热一级网技术应用于地热利用, 成功解决了油田余热为基热源、 潜山地热为主力热源、 馆陶组地热为调峰热源的整合问题, 提高资源利用率。

此外, 将数字化技术助力项目与人居环境深度融合, 选取将小区内供热站地下建设方案, 在设计中发挥三维全专业协同的数字化技术优势, 在有限空间内完成了复杂工艺系统安装, 供热站用地面积指标大幅压缩, 为降低建设成本、 保护小区人居环境带来显著效果。

据了解, 华北油田新推进的地热项目采取市场化模式运作, 有效降低地热项目投资, 提高投资效益, 预计七八年时间可收回项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