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学校再度重奖科技人才

2009年度科技与保密工作总结表彰奖励大会召开

2009-12-24     浏览(327)     (0)

学校在逸夫馆东安报告厅举行表彰奖励大会,表彰一批在科技工作、保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奖金总额475万。会议总结了学校2009年科技工作和保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经验、不足和2010年的主要工作。校长刘志刚强调要加大科技工作力度,继续保持学校在“三海一核”及其相关领域的科技优势,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本报讯(记者霍萍)学校23日下午在逸夫馆东安报告厅隆重举行总结表彰奖励大会,一批在2009年度科技工作、保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重奖,奖金总额475万。
  校领导谷焕民、刘志刚、高晚欣、魏潾、吴庆文、杨德森、夏桂华、张文平、姚郁,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邱长华,校长助理杨冶、董国强、赵士刚出席大会。副校长夏桂华主持大会。各院系负责人、课题组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等参加大会。
  近年来,学校科技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三海一核领域科研优势不断增强,同时,还积极开拓了一批新的优势领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创新优秀团队、科技工作先进集体与科技贡献先进个人,他们为学校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学校科学研究工作持续快速发展。校党委副书记高晚欣代表学校宣读了 《关于2008年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和《关于发放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立项奖励的通知》。
  学校决定:给予获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类二等奖的边信黔等同志成果配套奖,奖励人民币1万元;给予获2007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自然类一等奖的苑立波等同志成果配套奖,奖励人民币6万元;给予获2007年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类一等奖的杨德森等同志成果配套奖,奖励人民币5万元;给予获2007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自然类二等奖的梁国龙等同志、赵春晖等同志、曹茂盛等同志成果配套奖,各奖励人民币1万元;给予获2007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类二等奖的司锡才等同志成果配套奖,奖励人民币1万元;给予获2007年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类二等奖的朱卫兵等同志、张文平等同志、司锡才等同志成果配套奖,各奖励人民币0.9万元;对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等单位发表论文取得的成绩给予奖励,共计人民币155.49万元;对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等单位获得专利授权取得的成绩给予奖励,共计人民币12.9万元。学校同时表彰了2009年度保密工作先进集体,授予船舶工程学院等8个单位 “保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各奖励5000元;授予杨卓懿等16人保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各奖励1000元。以上奖项奖金总计187.09万元,另外还有288.2万元用于奖励国家自然科技基金等77项立项项目。与会的全体领导为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发了奖金和证书。
  夏桂华在大会上全面总结了学校2009年科技工作和保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经验、不足和2010年的主要工作。他说,2009年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喜获丰收,高水平论文稳步增长,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大幅度增长,学术交流持续活跃,科研经费到款稳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学校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加强校、院、所之间的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坚持创新团队在学校科技工作的主体地位,以及对校友资源的充分利用,坚持产学研用合作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导向,坚持发挥学院的主导作用以及与相关研究院所、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坚定不移地走“高端引领、集成创新”的科技发展战略和“强化基础、强军扩民”的科技工作方针,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和“创新求生存,贡献求发展”的道路。
  夏桂华指出,2010年要全面启动“十二五”国家各类科技规划的申报工作,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抓好科技项目的鉴定、结题、验收、报奖等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的二级管理。他还就2009年学校的保密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0年的保密工作进行了部署。
  校长刘志刚在大会上讲话。他代表学校向受到表彰的科技工作和保密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他说,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单位全力推进、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2009年学校的科技工作克服了各方面困难,实现了快速发展。他指出,2009年,学校在“三海一核”特色领域的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在多个方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海一核”特色得以进一步彰显;同时,学校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有了量的增长,也有了质的提高,获得了快速发展。
  刘志刚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包括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学校各方面改革,要加快推进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院系绩效考核和机关效能考评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学术组织,推进院系二级办学实体化,更好地适应学校科技工作等各方面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各学院科技办等四办的作用,强化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学院在办学中的主观能动性,院系领导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谋划本单位的发展,为创建研究型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刘志刚最后强调,学校2010年的科技工作要继续加大基础研究,做好各类重点项目的立项工作,继续抓好科研成果的申报、鉴定工作,继续加强与研究院所、企业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继续保持学校在“三海一核”及其相关领域的科技优势,更好地发挥学校在相关研究方向的引领作用,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