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广西医科大学 - 《广西医科大学》

初心·使命|以爱国奉献之光照亮砥砺
前行之路

2019-11-30     浏览(543)     (0)

广西医科大学是一所地方院校,历经沧桑发展历程,涵养家国情怀,开创广西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如今已成为广西医学教育、科技创新及疾病防治的引领者。



何谓初心?初心是梦想启航的地方。何谓使命?使命是奉献一生的事业。

广西医科大学, 创建于 1934 年 11 月21 日, 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学校是全国建校较早的 22所医学院校之一, 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 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 (英语授课) 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三所大学之一, 是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 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 至今已走过85个春秋……

1930 年的广西, 经济发展缓慢, 人民体质羸弱。戈绍龙, 当时是留学日本九州大学的北平大学医学院教授。1932年, 受广西地方政府邀请考察广西卫生与教育状况后, 戈绍龙向政府上书,提出 “广西民众羸弱, 急需高等医生” 的强烈建议。1933年, 广西省政府决议创办本省医学专院, 成立卫生委员会, 指派雷殷、 戈绍龙、 雷沛鸿为委员, 负责筹办医学院, 并增聘张镕、李祖蔚、 孟宪荩等教授协助。1934年, 广西省政府接受 “设完备之医学院一所, 造就本省人才, 为本省之用” 的提议, 成立了 “广西省立医学院” ,开创了广西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

广西省立医学院于1934年11月21日宣告成立, 初借南宁凌铁村广西军医院新建院舍为临时院址, 后迁至南宁民权路院址。当年10月招收第一届本科生30名 (六年制) , 助产班 28 名 (四年制) 。1936 年 7月, 学院奉省令改隶广西大学, 称广西大学医学院。省府增拨建设研究院为院址, 10月院本部迁至南宁跑马场新址。与广西大学的 “牵手” 未满一年, 1937年2月, “鉴于国难日趋严重, 本省军医人才缺乏, 军医救护不能应付……” 奉第四集团军总部与省政府电令, 改广西大学医学院为广西军医学校, 校址不变。学校先后增设军医、 司药、 看护和担架军士及毒气疗法训练班等支持抗战, 学生最多时达860余人, 尤以战时应用广泛的医疗救助速成技术班为主。1937年9月, 经中共地下党组织批准, 学校建立了党支部。从此,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种子, 开始在这块医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了。

1939年4月, 战事越发吃紧, 复奉绥署与省府会电, 改广西军医学校为广西省立医药专科学校。1939年9月省府委员会通过决议, 将广西省立医药专科学校恢复为最初设立时的名称: 广西省立医学院。1940年2月省府命令学院 (包括附院) 迁往桂林。当年9月, 按时开学, 11月, 附院开诊, 留医病室, 亦相继成立。1942年, 学院成立 “地方病研究委员会” , 研究甲状腺肿、疟疾和麻风等三种疾病, 还成立 “战时药物自给研究员会” , 研究利用国药炼制代用品, 以供需要。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 广西省立医学院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

1953年 4月, 学校名称由广西省医学院改为广西医学院, 这个校名一用就是39年, 为无数世人和校友所熟知。1954年 7月, 学院从桂林搬到南宁, 院址为南宁津头村原广西革命大学、 贸易干校旧址。1956年, 附属医院也相继搬来南宁津头村新址。

有国才有家, 国家昌盛, 学校才能发展, 事业才能进步。从1934年至1964年,广西医学院是广西唯一的本科医学院校,一直担负着为广西培养医学骨干人才的重任。随后的几十年里, 广西医学院教师和毕业生一直都是广西防病治病的主力军,特别是在广西地方多发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由点到面、 由单纯治理向综合防治发展的过程中, 广西医学院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攻克广西地方重大疾病中,广西医学院师生更是走在前头, 做在前头。1992年学校正式更名为 “广西医科大学”并一直沿用至今。

改革开放后, 学校改革不断深入,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层次不断提高, 科学研究成果显著, 国际交流蓬勃发展, 各项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如今的广西医科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四个校区、 6所直属附属医院, 7大学科门类、 20个二级学院、 2万多名全日制在校生, 具备学士、 硕士、 博士、 博士后完整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广西重点建设大学, 成为广西医学教育、 科技创新及疾病防治的引领者。

回望过去, 我们可以从一所地方院校沧桑的发展历程中窥见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寻找其办学办医的初心与使命: 一代代为中国现代教育呕心沥血的先辈们前仆后继, 涵养家国情怀、 精研地方疾病, 开创了广西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向先辈致敬, 向医大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