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未来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振兴,是全中国人民的期盼;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未来,需要中央的关怀领导,需要中国航发集团全体员工的矢志奋斗,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新时期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历史使命
以2016年5月为里程碑,中央决策成立中国航发集团公司,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专业化航空发动机国家级企业集团。
在成立AECC时,习近平主席指示,党中央做出组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的决策,是从富国强军战略高度出发,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航空工业体制改革采取的重大举措。希望你们牢记使命、牢记责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脚踏实地,勇攀高峰,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
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重托,以AECC为主力军的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建设者们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主要是:
1.为应对复杂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必须实现军用航发的自主保障。现阶段的几乎所有先进航空武器装备,从战斗机到轰炸机到运输机到特种飞机,都翘首以待国产高性能航空发动机。
2.为实现民用航空强国的梦想,必须加快填补商用涡扇发动机的空白。
3.所有具有市场前景的航空发动机品种都需要提高性能,提高产能,控制成本,发展成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
4.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既要在传统样式的发动机方面迎头追赶,又要开展新概念、新原理、新能源、新样式航空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开发,在影响未来的前沿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与进步。
从国家到社会各界共同承担的职责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未来,需要从中央到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开创。
国家层面
中央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航发战线的任务。2016年11月24日,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大会上说,“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动大型客机发动机、先进直升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产品研制,初步建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创新的基础研究、技术与产品研发和产业体系。
为落实这些要求,AECC应梳理影响发动机生产与研发的三大清单,即重大问题清单,配套缺项清单,关键技术清单,由工信部或两机专项领导机构向全国发布,组织全国大会战。
集团层面
中国航发集团的领导人已多次表示,中国航发将探索形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的一种研发生产体系,真正走出一条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突破,再到战略性航空发动机产品研制的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带动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应围绕四个方面的使命(军发、民发、产能与质量提升、创新发展),逐项制定路线图,务求措施落地。着力建立科技能力体系,提高识别与获取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做中国航发领域的DARPA。用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壮大科技队伍,培养和推出新一代航发科技领军人物。
社会层面
航空发动机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关切,这不仅是责任问题,也是现实需要。多一些亲身参与,少一点坐而论道;多一些出谋划策,少一点批评指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是AECC的福音,也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福音。在军民深度融合的大旗下,用战略思维,组织和集结社会力量,加入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在开展零部件加工、初始材料制备、关键设备设施研制等的同时,向关键工序和关重件攻关、关键技术突破,以致整机研制、国际合作等方面扩展。
(本文节选自学习强国,原标题《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未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