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湖北站 - 湖北交通新闻
新马赛 幸福来
初冬的十堰市茅箭区马家河村至赛武当公路,宛如一条飘带缠绕山间。
车辆从高楼林立的城区驶出马家河隧道,黑色的路面、白色的标线、红色的绿道、因地制宜的驿站、红绿相间的爬墙虎、络绎不绝的私家车、各具特色的农家乐,让人心旷神怡。
一座山,让十堰市茅箭城区和农村显得泾渭分明;一条路,却又将茅箭城区与农村紧密相连、融合发展。一面是华灯璀璨的都市生活,一面是诗意乡愁的美丽乡村。“晴天打伞顶朝外、泥巴溅身莫见怪”曾是遍地泥路马家河的真实写照。马家河村村民黄亚君说:“马赛路原来坡陡弯急道窄、车辆颠簸难行,游客来过一趟就不想再来。”
如今12米宽的马赛路上,不时有私家车和
62路公交车驶过,路面干净整洁、安防设施齐全、标牌标线醒目。不少游客在路边摄影拍照,难怪市民都说马赛路是“最美公路”。
沿流动画卷的马赛路前行,一个个景点如珠嵌玉带,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茅箭区交通运输局局长盛卫说:“马赛路改扩建工程全长14.86公里,串起3个村庄和多个景点,2017年12月8日完工,2米宽的自行车道和游步道,为沿线打造一条便捷的出行通道,对带动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茅箭交通人秉承环保理念,采取架空栈道的方式建设自行车道和游步道,既实现了人车分离,又便于游客观光休息,确保了安全。
游客李先生说:“马赛路不仅离城区近,而
且公路修的好,沿线的绿化季季有风景,我们都觉得马赛路本身就成为了不收钱的免费景点,每次都有看点。”
马赛路上,生态绿道、旅游公厕、公交站廊、休憩驿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绘就了公路“处处是风景、处处能留影,处处能欣赏、处处有诗意”的靓丽名片。
路畅了,游客来了。营子村妇女主任易光菊说:“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营子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发展民宿和农家乐22家,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营子村路边的黄酒产业扶贫车间,20户村民在加工传统黄酒等农特产品,年产值达40余万元,为营子村整体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多一天有30多桌,客人等着翻台子。”
马赛农庄的张琴一家人忙不过来,还从村里请了3个帮手。
走进营子村蒙学馆幼儿园,记者看到园内设施、教学管理、生活条件不亚于城区幼儿园。园长白小卉告诉记者:“路修好后,幼儿园于2017年9月开业,不仅解决了营子村幼儿的入园难题,而且这里环境好又有校车接送,城区的家长都愿意将小孩送到园内学习。”
依托几个旅游项目,马家河村发展农家乐12家,发展土鸡、黑猪、蜜蜂等生态体验种植养殖户37户,村民年收入从4000元增至9000多元,村集体年收入达90万元,靠路发展的旅游产业,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位于马家河村投资5.6亿元的秦巴生态植物园,以“基地+旅游+农户”方式通过流转土地资金、在园区务工的薪金、农产品售卖、开办农家乐等多种形式,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生态园的建成,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源,还帮扶了贫困户脱贫,带动村民就业60多人,这中间有很多50到60岁的农民,既解决了本土安置就业,也增加了农民的纯收入,还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实现了农村发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马家河村村支部书记王远明说。
去年9月30日,马家河村扶贫车间投入生产,安排46名村民从事玉器加工和生产及销售,年底还可根据效益分红。该村还计划在马赛路旁建起玉器一条街,让村民们有源源不断的收入,脱贫更要致富,迈向小康生活。
茅箭区交通运输局将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无缝对接,让传统的农业种植园发展成了旅游观光园,世代务农的农民变成了旅游从业者,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农产品变成了抢手的旅游商品。统计显示,马赛路沿线70%以上的贫困户通过参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农村人均收入11493元,“公路+旅游”对扶贫的贡献率达到23%。
盛卫说:“牢记交通为民服务的宗旨,把马赛路建成景点,既为村民带来了便捷交通、提升了交通部门形象,又服务了全域旅游发展,既方便了村民家门口就业,又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最大限度地释放了交通发展红利。”
(潘庆芳 关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