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远方的家,如此美好背起行囊,奔赴医学路。追梦路上,你是否想家?向同学介绍家乡特产与风景是否勾起你的思乡情?说起你的家乡,是否思绪万千?用真诚的语言表达出你对故乡的热爱,向大家讲述你与家乡的故事。来到安医,这里与家乡的关联与差异亦是美妙的回忆。欢迎介绍你的故乡,讲述你与家乡的故事。
陆云:我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我的家乡山西表里河山。它东起太行山,西至吕梁山,黄河的支流汾河从两山中间穿过。这样奇特的地形也造就了山西主食多而副食少的生活状况。因此,山西勤劳智慧的妇女就从主食上做文章,把面食做出了数百种花样,她们是名副其实的“巧妇”。大多数人一听到山西,马上就会从脑海中浮现出“煤老板”三个字。是的,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但可不是人人都是煤老板。而且山西能源革命正当时。为了在新能源领域做出个名堂,成为能源领域的改革先锋,人人都在努力奔跑。我相信,山西明天更辉煌!
八昌森:跋涉千里来到安医大,内心充满新鲜感。如果说家乡有什么让我所思念的地方,我的胃当仁不让地发出自己怀念家乡美食的声音。是的,祖国西北部的新疆,是我出生至成人的家乡,那里所拥有的,不仅仅是熟悉的乡音、雄浑的景色,还拥有着不论身处哪里,都能将新疆人拉回新疆的特产与美食:烤羊肉与馕的香气时时刻刻不在鼻翼中萦绕,大盘鸡和米粉是味蕾久久不能忘怀的记忆,更不消提风干肉与拉条子,那每个新疆人心中的故乡味道……在食堂吃到的家乡味道,不禁让我热泪盈眶;家人寄过来的葡萄干、巴旦木,带给我满满的自信。我在心中感慨:我爱着西北的家乡,爱着每一道从那里流传出来的美食,爱的深沉,无法释怀。
沐染:有那样一个地方,她坐落于合肥市的南边,温和的气候就像她柔软的怀抱,让出门在外的游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有那样一个地方,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代表她的发展,120万人口是她生命力的象征;有那样一个地方,她历史底蕴丰厚,秦汉三国乃至历朝历代都在其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故事,欧冶子铸剑闻名天下,周郎英魂庇佑所有人民;有那样一个地方,她的米饺、米面等特产让人心驰神往,因为那是家的味道;有那样一个地方,我爱她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方空气、每一个人,她叫庐江,是我的家乡,更是吾心安处。
血小板:咦?我的家乡,不在血液中吗?哈哈,开玩笑。我是一个来自合肥肥东的当地“土著居民”。所以说,我也没有离家千里,奔赴求学路啊,但不知为何,总是思念这个小小的地方,当我说出我是合肥人时,又或者讲起合肥话时,总带着点独特的“土味”,应该说是家乡独有的气质,还是蛮骄傲的!骄傲点其一,老母鸡!耳熟能详的就是那句“从肥东到肥西,带着老母鸡”了,嗯,真香!骄傲点其二,中科大!国家科研重地,名声传千里。骄傲点其三,土掉渣的合肥话!亲切有趣,谁能不爱呢……一谈到家乡,就有道不尽的欢乐,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我的大学,由她塑造,这大概就是归宿感吧!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我爱她!
云七:我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庄,不大却很真实。立春和入秋的时候最为忙碌。大家都是踩着露水出门,披着晚霞回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院子,隔着一面比人稍高的墙,常常这边喊着那边应着。院子后是一片田野,站在屋顶望它别有一番景致。现在,田野被水泥掩盖,房屋也因马路的延伸而消逝。儿时的回忆保留在相册中,那份快乐永存心间,愈品愈浓。
姓张名华:家乡中最深刻的记忆停留在奶奶家的小院里,里面种着几亩小白菜,令人惊喜的是,菜地里还长着一株枇杷树,每年暑假回老家,总能收获一嘴香甜。说是院子,却和邻家的地挨得很近,真正起到守卫作用的大概就是白菜地后面的一排柿子树最爱秋天的周末,跟在爷爷后面,学着用舀子“打”柿子,爷爷一“打”一个准,笨手笨脚的我真的只是在打柿子。半熟的柿子放上一段时间就能变成甜丝丝的熟柿,心急的我每天都捏一遍,追着老妈问“熟了吗?可以吃了吗?”现在因为拆迁,老家的院子已经消失了,虽然每年仍能吃到枇杷和柿子,但总感觉没有小时候的美味。
浅念:无论身处何方,乡思总是埋藏于心。毫无例外,我的家乡也是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素有“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的凤阳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积淀了历史的风韵,承载了祖辈的的记忆。明皇陵,韭山洞,狼巷迷谷,皆人来人往。我热爱它那屹立不倒的鼓楼,喜欢它独有的鱼煮饭和梅鱼香,怀念它梅雨时节的青砖绿瓦,大街小巷。如诗所言“百鸟朝凤,九州沐阳”,愿我的故乡历经岁月绵长依旧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地方。
瓢五金:在外求学大抵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吧,还记得刚入学的时候,一时难以适应,总不自主地想家,想家里的人,家里的物。思乡之情异常强烈,不经意间挠你一下,思绪就飘远,飘向我一天天长大的小城。最令人期待的就是十一国庆节的长假,可以回家,明明一个月前才见过面,但却感觉过去了一年。现在想想,除非回去工作,否则这将是之后生活的常态,早些适应也未尝不是件坏事,只要能一直做着自己喜爱的事业,吾心安处是吾乡。
荞:我的家乡在宿州萧县,也可以算的上是穷乡僻壤之处了。可能大家听闻的也就是羊肉汤和面皮了。家乡无山无水,仅一方田地养育着祖祖辈辈。冬春小麦,夏秋玉米大豆。庄稼收了一茬又一茬,我们也从嬉戏打闹的孩童成长为了二十多岁的人儿。中国人都有一种故乡情结,落叶归根,世界再大,溜了一圈到头来还是想葬在故乡的土地。无论这土地贫瘠或富饶,我们都深深的爱着它,因为它像母亲一样无私的供养我们一代又一代乡下人!
仙人掌:一提到故乡,就觉得这个词惆怅又温柔,牵扯着一缕一缕的思念和回忆。没有离开家乡以前,真是不觉得米面有什么特别的。直到上了大学以后,食堂有各种各样的面,可没有米面,就开始觉得珍贵起来。也带朋友们也尝过米面,她们说太平淡,不喜欢。其实在我小时候也因此一度讨厌它,但一段时间没有它心里还是会惦记,现在倒也能从那淡淡的发酵味中品出了一点点甘甜。
落花拾得:漫步走在安医大的林间小路上,捧过树叶缝隙漏下的阳光,掩映在斑驳树影里的家乡就这样闯进脑海里。那时阳光正好,晨起时伴着公鸡嘹亮的打鸣声和鸟儿叽喳的叫声,脚下的石头路上飘着不知名的花草香,耳旁有微风拂过。午睡过后,左右邻舍围坐在门前闲闲地话着家常,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村子里跑着、闹着、笑着。想起那温暖祥和的曾经,不由微微一笑,那个不起眼却给我无限欢喜的小村庄会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天长地久。
没有鱼丸没有粗面:“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出自《逍遥游》,作者即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而这样一位名人就来自我的家乡——蒙城!关于蒙城,除了作为庄子故里,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数它独具特色的小吃sa(音同撒)汤和烧饼,作为男女老少都爱吃的早点,采用鸡汤为底,浇在被打碎的鸡蛋液上,再撒上香菜,滴上香油,一碗香喷喷的sa汤就做好啦。此时再配上刚刚打好的油香酥脆的烧饼,成为早点的绝配。合肥虽有类似的撒汤,但总觉得缺了点家乡的味道。时光荏苒,家乡的一草一木也随之变化,而不变的是那份割舍不了的乡情……
下期话题:小小寝室,大大情意寝室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早上的闹铃不如室友的一句善意提醒,一起窝在寝室里追剧的温馨,一起逛街时脸上藏不住的笑容,生病时提醒你吃药又帮你带饭的关怀,这无一不是大大情谊。在你的小小家中,有一群什么样的人呢?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本话题由19级麻醉刘春燕同学提供。)欢迎您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点滴故事与我们分享,也可以把您对身边事情的观点写下来,发送到aydxcb@sohu.com哦!也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话题探讨,或者提供新鲜话题给我们,一经采用,稿酬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