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大学 - 《新疆农业大学报》
我校四项科研成果
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作者:骆成尧
新疆农业大学在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中荣获4项成果奖励,其中一项运动马培育成果获得一等奖,解决了专门化运动马培育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技术突破和示范效果。另一项微囊化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报讯 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奖励2018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获奖科技成果和突出贡献奖获奖人员的决定》,新疆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4项科研成果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奖励,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由动物科学学院姚新奎教授为第一完成人,杨开伦、孟军、刘武军等作为参加人申报的《专门化用途运动马培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解决了我国在专门化运动马培育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技术突破,掌握了核心技术并进行了集成创新和示范。形成的技术成果在新疆主要产马区伊犁、阿勒泰、塔城、巴音郭楞、柯尔克孜等五个地州9个县、市、场推广应用。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制定并发布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17项、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36篇;累计培育各类运动马7000余匹,解决农牧民就业5184人,培养研究生30余人,培养技术骨干100余人,获批自治区马产业“天山创新”团队1个,国家“万人计划”后备人才1名,自治区教学名师1名,培训农牧民5200余人次,新增产值3.1亿元,带动旅游增收12.67亿元,养马农牧民增收明显,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由动物医学学院姚刚教授为第一完成人,赵红琼、刘英玉、苏战强等作为参加人申报的《微囊化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研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构建可示踪性(GFP)微囊化大肠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