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想起看《活着》感觉像泡了三遍的茶一样,每一次品的味道都有不同。第一遍的浓郁的似懂非懂。第二遍的清香的醍醐灌顶,到第三遍无味的恍然大悟。一直一个人走,所有的故事不在书中,却在自己的内心里。依稀记得第一遍看这本书还是2011年的冬天,百无聊赖的下午。蜗居在自己的房间内,无意中看到一本书《活着》,第一感觉这么白的提名肯定没什么好看的,试着去看了几眼文字,从没有任何装饰的文字中看到的人性的善良,透过眼镜片看到的是人性的坚韧,穿过时间的长河看到的是人性的无畏。我发疯似的看完这本书。我认真地透过一个个文字和作者交流,那一份对命运的无奈,对生存的渴求。从身份显赫的贵公子到最后孤独一人、经历过中国最动荡年代的人、一生都在向命运斗争的人活生生的展现在我眼前。我惊讶,我感叹,我感动。那时的我知道人生不易,我们应该好好面对人生,不浪费、不强求人生。一本书的能量,一本书的魅力,一本书的感动。当我第二遍拿着这本书看时,我明知道下一页要叙述的故事是什么,我固执地又看了一遍。除了首次看到珍惜人生的道理以外,多了一丝的大度,多了一丝快意人生。时间过去几年,当人生的所有不快,所有不顺心囤积心头,当人生开始浮躁,明知道自己浮躁却无能为力时,一本书给我一个警示,让我明白自己是谁,该干什么。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当我看书不断地寻找自身问题的时候,脑子一直回响的是佛教的八苦。顿时醍醐灌顶。是啊,平凡才是人生,看似风光的人生背后肯定有无数的困难与痛苦捆绑在一起。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就像书中的老伯一样,在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后只身一人的时候,还能唱着歌,欺骗自己养的牛,让牛感觉自己不孤独。这是怎么样的心态才会在自己经历了家道中落,家产被分,妻子被卖,文革批斗,救人后失手杀了自己的儿子,老年失去自己一生挚爱的妻子后还去宽慰他人!这种心态放在现在就是教科书式的内心强大。放眼望去,现在有几个人能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大起大落的人生中依然豁达?这种心态,这种强大的内心,是我万万不能及的。舍得,学会舍才有得,看完后脑海中一直回想的不必太认真,我们要大度的看人生的起起伏伏。人入世如一叶入大海,浮时不能傲气凌人,沉时不能怨天尤人,现在的人对于成功定义地太过狭隘,有钱、有权,其实,一颗强大的内心能抵挡住世间万毒之侵害而不倒,能忍受世间万物之诱惑而自我,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很幸运在我最没有主见的时候又看了一遍书,让我明白了当我的能力跟不上我的野心的时候,我最应该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工作,等待厚积薄发的成功。
我依稀记得那是一个雾霾严重的晚上,我下班坐着公交车在回家的路上,慢慢地翻开这本书,细细地品味着,不再像前两次那样在书中寻找答案,更像是与多年不见的老者,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后相遇畅谈人生,我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着不厚的书,慢慢地重温着文字的温度。当我用了很长的时间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我自己体会到了《肖申克的救赎》中肖申克忍受着下水道的污秽爬到下水道尽头后仰天长啸的痛快,我感觉能体会到道教中:大道一百天衍九十九,万事都留有一线生机的含义。我感觉我不用再看这本书了,我不用在因为自身的问题去书中寻求答案了。答案就在我心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本书让我用时间去读懂了人生,我学会了舍得,学会了不强求,学会了所有伤害你的并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学会了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很多问题,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放弃,学会了不断经历人生。
(作者系外国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