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 5 月 31 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脱离群众。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继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总书记的讲话句句千钧,切中命脉,检视问题问初心,聚焦问题问担当,解决问题问责任,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应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全面建设,顶层设计高瞻远瞩,实施推进步步为营,成效检验人民满意。特别是党风政风得到了有力加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了有效遏制,人民的获得感,党群感情大大增强,从而进一步厚植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但也必须看到,仍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眼睛整天盯着上面看,不愿到群众中去,不愿到基层到实践中去,自以为比群众高明,不屑走群众路线,不会走群众路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难题,能躲则躲,能拖则拖,甚至把群众的正当诉求看成是多事找麻烦,这就是初心迷失,使命缺失,责任丧失典型表现,这也正是这次主题教育要根治的问题,也是主题教育锁定的“为民服务解难题”目标任务之一。善于查找问题,全力聚焦问题,勇于面对问题,才能把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难题解决好,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党赋予的任务完成好!
守初心,就必须在为民服务的工作中查找难题、查准难题。根据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往往就隐藏在事物更深处,仅仅通过表象是难于发现的。不管是我们思想学习上遇到了难题,还是日常工作中碰到的难题,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困惑和疑难,对事情的运行机制不清楚,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怎样发生的,现在发生了,不知道怎么着手处理,处于一种棘手状态。有时看似查到了问题,却拿不出对策和解决的办法,一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 相。究其原因就是平平淡淡碌碌无为的日子过久了,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了,能力水平落伍了。如果我们时时刻刻精心于工作,时时刻刻想着群众的难处,就会练就出一副查找问题,找准问题的火眼金睛。同样的难题,背后导致的原因不一定相同,这就好比医生看病,同样是感冒,有的是由风寒引起的,有的是由湿热引起的,查明原因,才能对症治疗。为民服务解难题是一个主动深入的过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让我们坐等难题出来了,群众找上门来,才开始着手解决,而是需要我们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积极主动把难题找出,找准难题形成的动因,这才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初心。善于查找问题体现责任意识,查准问题体现的则是能力水平,不管是主动找问题还是能够找出问题,这都需要一颗恒心和定力。其实面对难题,“真正让我们感到为难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那颗尚未开始,就已经退缩的心”。发现问题仅仅是我们工作第一步,如果开始就退却了,后面的事情怎么能做成。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改革进入深水区,扶贫进入攻坚期,从严治党进入关键期,国际环境的挑战日益严峻。新难题需要我们预先发现,新的矛盾需要我们认真研判,新难题需要我们逐一破解,这也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当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不辱使命,奋发有为,以查找难题找准难题的责任担当诠释对党的忠诚!
敢担当,就必须全力聚焦人民群众的现实难题,拿出解决的策略。为民服务解难题是主题教育的落脚点,要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现实生活中,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方方面面,多种多样,有思想认识想不通的;有生活待遇上有困难的;遭遇不公平对待的等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把主要精力聚焦在这些难题上,紧盯问题不放松,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罢休!有时群众的难题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能解决的,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把发力点放在基层。如北京市创新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就是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各个部门的统筹协调功能,将所有力量下沉到基层群众所需所求所盼,合力聚能,确保了群众身边的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顶层设计与地区、部门、单位、个人能动性创造性有机整合,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具体情况不一样,治理的手段和要解决问题也不尽相同,但只要有“在解决问题中创新,在创新中解决问题”的恒心和定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预先设计要创新,发现问题的手段也要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应该创新。当下有些部门单位把“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当做经验来谈,难道就一定要等到问题突出了再来解决吗?群众有牢骚了有强烈诉求了再来重视吗?这只能说明我们工作太被动太消极。有些领导干部不愿听群众的牢骚话,不理不睬甚至反感,有的极力抵制打压,殊不知群众的牢骚话就是党风政风的晴雨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如果干事创业氛围浓厚,风清气正群众满意,闹骚话就一定少。如果整天只是把群众的困难挂在嘴上,记在纸上,工作中却无动于衷,群众的牢骚会少吗?如果陷入“牢骚多就烦,越烦牢骚越多”的恶性循环,就真的需要刮骨疗毒了。我们应该知道,群众的不满首先是通过情绪语言来宣泄的,是事出有因的,是对我们工作没有做好的提醒,分析群众的牢骚,从牢骚中发现我们的不足,真心努力改进,这才是一名合格领导干部的姿态和素养。群众的难题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群众所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难题不解不收兵,把解决群众的难事作为检验主题教育工作成效的根本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教育的内容、方法、步骤、目的更具体,同时与群众的联系也更直接,面对的矛盾和问题也更复杂,要让群众满意,我们必须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一个难题一个难题的解决,一个困难一个困难的克服,步步为营 ,步步有成效,以坚韧的毅力把工作落到实处。解释千遍不如干成一件,群众才是我们工作成效最直接的感受者。注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二批主题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知民心才能解民忧,只有解民忧才能纾民怨、纾了民怨自然就暖了民心。一切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的行为都是对党性的背叛!有时群众的难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我们个别领导干部长期不作为积累下来的,我们不解决谁解决,现在不担当什么时间担当?这就需要我们鼓足勇气,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瞄准问题,下足功夫,干成一件巩固一件。特别是对有些顽固性的难题和问题,不能干成了就撒手不管了,如拖脱贫攻坚工作,暂时脱贫了摘帽了,但过一两年又返贫,有时巩固成效时间比脱贫实施的时间还要长,因此中央就及时提出巩固脱贫成效,打牢长远基础。每干成一件事,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评估,用人民是否满意去检验,能一次办完的事就一次解决,不要办了三四件留下二三件,这就不是全心全意的办事态度,要让群众事后说:这事办得漂亮!我们心里亮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切要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和盼望,用看得见的变化,感受到的满意,体会到了幸福来检验工作成效。要在查找难题中锤炼党性,在聚焦难题中磨炼意志,在解决难题中历练本领,把思想政治受洗礼所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果,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