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岛农业大学 - 《青岛农业大学报》

王存鹏:全心全意做好驻村工作

2019-11-13     浏览(169)     (0)

王存鹏, 南孙徐村驻村 “第一书记”。自4月28日驻村以来,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这条工作主线,在镇党委及第一书记党支部的关怀和指导下,以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作为工作重点,做好帮扶计划和产业规划,稳步推进了各项工作。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

驻村以来,始终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为抓手,建立健全制度,严格组织生活,加强班子建设。始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按照要求组织党日活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三名,预备党员1名。建党98周年之际,王存鹏还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振兴南孙徐”的主题党日活动。充分激发党员活力,让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

在精准扶贫的同时,严格按照驻村纪律和要求开展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严格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结合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完成主题教育要求的各项任务,不断提升自身理论和业务水平,增强为村民服务的能力。

结合产业特点,实施项目规划

驻村以后,紧紧依靠本村党员和群众,及时走访调研。在龙湾湖南岸,自然环境优美,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但目前产业基础薄弱,杨树多、山地多、水浇地少。根据实际情况,和村两委及广大党员共同制定了两年的帮包规划和产业项目规划,并得到了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的一致支持。

产业项目规划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引进新技术,发展经济效益高、适合观光采摘的蓝莓种植,将建设大棚5座栽植1万棵左右的蓝莓,全部采用无土栽培及水肥一体化栽培。此项目正在施工,约11月底完成。

二是进行土地整理,发展榛子种植。以村集体合作社的名义,计划流转已经撂荒的山岭地200亩进行土地整合。整合完成后栽植榛子,既能解决荒山绿化问题,又能增加经济收入,真正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

三是保证因地制宜,结合村庄土地70%以上已经种植杨树的实际情况。引进我校郭立忠教授的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计划在村内选3-5亩林地,引进林下种植食用菌项目,培育低成本高收益的林下食用菌栽培产业。现在此项目也已经进入备料阶段。

四是要配套发展,解决灌溉问题。结合山地多、水浇地少的情况,计划在山上打机井一眼,解决山地灌溉问题。现在机井已经完工,出水量大约在每小时15方左右,能够解决周边500亩以上的山地灌溉问题。

五是结合产业,发展品牌农业。村集体领办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发展品牌农业。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社员各自出资比例已经确定,估计11月底完成注册登记情况,合作社商标注册也已经开始申请。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文明

作为“第一书记”的王存鹏,考虑到南孙徐村发展的方方面面,着重改善乡村环境,打造生态家园。现村内改厕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主要街道的美化、绿化、亮化工作也已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做了详细规划,规划约400平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开工建设,文明实践站还将同步建设600平米的文体广场一个、修缮旧桥一座、美化河道一条、建设碑亭保护古碑一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后将改善村容村貌,同时具备办公、教育、培训、健身娱乐等功能,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此外,王存鹏还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倡导文明乡风。通过扩音喇叭、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通过开展文明庭院、四德模范、老党员慰问等模范选树活动,带动文明村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真抓实干,做到精准施策。王存鹏推动完善了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所有村内重大事项,都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要求进行,村务监督和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村干部依法依规办事的意识正在不断提高,村庄和谐稳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