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第二党支部共有党员17人,其中中国语言文学专任教师13人、管理人员4人。本支部四年来共获批党日活动立项三次,以本支部党员为主力组织的博雅剧社演出被青岛新闻网和齐鲁壹点等媒体广泛报道、成为我校美育的特色品牌,支部书记作为学校两个代表之一参加山东省高校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第一期培训和山东省党支部书记案例评选,获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支部党员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温了党的光辉历史尤其是“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和传统,深入学习了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党支部工作的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结合主题教育的党员志愿服务要求,支部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开展题为“讲授经典爱国诗,传递党员家国情”的志愿服务活动,开讲“经典爱国诗词赏析”系列讲座,报名系统开启半小时内即报满,现场更是座无虚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根据“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主题教育总要求,确立了下一步党支部工作思路,即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时代课题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支部党员的中文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日常工作立德树人、服务社会。
一、讲好优秀传统文化,以灵魂唤醒灵魂,在课堂讲座中做好文化育人
农业院校的中文教师党员,承担着全校文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任。支部党员要通过教研教改(并带动全体中文教师),使课堂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兼具,争取让更多的学生爱上中国的语言文学、爱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者,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毕业后也将是全面振兴乡村的生力军,所以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支部党员要通过通识课大学语文和论坛讲座等途径,以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感召学生、以对学生成长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感染学生、以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和乡村振兴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唤醒学生,使学生真正爱上乡村、反哺乡村、成为有情怀的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新农村建设者,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文化育人。
二、讲好中国故事,继续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品牌赛事,在实习实践中育人
2014年以来,支部党员作为主力组织了六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经典改编大赛、中华诗词大赛等十余个项目几十场比赛,在学校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国学热,浓厚了学校的书香氛围。今年的经典改编,结合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和建国七十周年活动,重点突出了爱国主题,支部党员指导演出的《茶馆》《文姬归汉》《五四风雷》等剧作让学生和观众爱国热情高涨。今后,本支部会将这些品牌活动继续下去,并争取以更丰富的形式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三、讲好青岛故事,打造实践服务品牌,服务乡村振兴和青岛地方文化建设
近年来,本支部党员积极指导学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今年暑期,支部党员指导的“讲好青岛故事 传承传统文化”实践小组,深入即墨玉皇山等乡村小学讲授青岛地方文化,在众多社会实践中做出了自己的特色,相关新闻发表在学习强国平台。本支部党员在青岛地方文化研究方面也做出了一定成绩,为青岛电视台、城阳区委宣传部、惜福镇街道等几十家单位提供文化讲座几十场次,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今后,本支部将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师社会服务两方面,继续坚持青岛特色,深入青岛广大乡村和文化教育社区一线,为乡村文化的振兴和青岛地方文化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争取将“讲好青岛故事”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打造成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