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羡慕高年级学长能够站在台上自信地演讲吗?你还在犹豫自己要不要迈出尝试的脚步吗?你还在被自己的内向和胆怯所束缚吗?法学1703的胡月同学以她的亲身经历讲述从演讲小白到省赛一等奖的成长历程,教你怎样打破拘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演讲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进入大学后,胡月第一次参与了演讲比赛,这样的经历让在高中时受到学校严格管理的她找到了一个表达自己的途径。胡月说:“演讲这种形式是我说大家听,我很享受别人能听我讲话的感觉。”演讲给她提供了一个表达的窗口,那个初入大学的懵懂女生就这样开始她的演讲道路,一步步地向外发出她的声音。
有些同学文采很好,他们通过激扬文字来表达自己,有些同学唱歌很好,他们用音乐表达自己,而演讲就是胡月选择的表达自己的方式。演讲其实就像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站在台上的时候,演讲是和台下的观众在对话,向他们传达自己的想法,观众的每一个反应都是与演讲者互动;准备的过程是和自己的一场对话,深入探索自己对这个演讲主题的思考与感想。“我会去揣摩大家想听什么,然后讲的时候生动一点。”胡月也在不断地思考和观众对话的方式,让观众能够真正地参与彼此的交流。
演讲需要背后的辛勤付出
谈到演讲比赛的经历,胡月说:“一路走来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取得成绩的,我也遇到过在台上紧张、临时忘词、不知所措的情况。现在看来,我觉得有三种主要原因,首先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其次是对自己演讲的内容不自信,最后是准备不充分。”
对于第一个问题,胡月的建议就是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这种不知所措的情况不用害怕,这是成长必将经历的事情,“当你一次次去面对这些情况时,你就知道如何化解了。”在演讲之前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才是演讲稳定发挥的关键。“我会在比赛前去排练很多遍,直到自己无论怎样都不会忘词,甚至去看自己讲话的表情和手势,我都会看要怎么样才能给观众一个更好的视听享受。”这是胡月关于准备演讲的心得,只有重视每一次的台上演讲,将观众放在心中,怀着对演讲台的敬畏,才能做好每一次的演讲。在演讲时遇到停顿和卡词等情况,胡月也有一些小技巧,比如通过谈谈自己临时对上文的思考来弥补空当,并利用这段时间回忆自己接下来要说的内容,这些都是通过丰富的比赛经验的积累而慢慢习得的,这也就是所谓熟能生巧的生动体现。
将演讲运用于实践
除了演讲比赛的丰富战绩外,胡月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连续多次获得校级一、二等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标兵”的荣誉称号。尽管备战演讲比赛会占用很多时间,但胡月认为这也是她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比赛也在训练我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对法学专业的学生都非常重要,有时候的学科竞赛也会运用到我的演讲知识,这样子将自己所学与兴趣相结合,会掌握得更好呢!”能够将课余的比赛和课堂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学霸胡月既能驰骋赛场又能称霸学业的秘诀。
演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不管是通过在演讲中传达自己的观念,让观众产生共鸣和认同,还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演讲的活动中来,胡月在这两方面都在不断地努力着,受她鼓舞的学弟学妹也在努力地争取在演讲比赛中取得佳绩。
没有人天生就能说会道,台上的镇定自若背后都是数十次反复练习;没有人向来无惧舞台,表面上的云淡风轻都是众多比赛经验的累积。胡月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练习,积极尝试,敢于挑战,才能最终拥抱成功。她也将带着这样的信念继续坚持走下去,向未来向世界发出她强大而坚定的声音。
舒佳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