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财经大学报》

美的愉悦 心的洗礼

——民族舞剧《乳娘》观后记

作者:○段春娟    
2019-10-31     浏览(107)     (0)

  28日下午,与同事一道走进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礼堂,观看民族舞剧《乳娘》,接受红色教育。
  全剧分四幕:生、离、死、别。硝烟弥漫的战场,战士原芳即将临产,忍痛作战;宁静的后方,秀珍对新生命的降临也满怀期待。两位母亲分别诞下“利民”和“杏花“一男一女。原芳随部队进发,将儿子“利民”托付秀珍抚养。秀珍丈夫春旺亦奔赴前线。秀珍在后方抚育一双儿女。丈夫牺牲在前线,亲生女儿亦在扫荡中被子弹击中,秀珍痛失两位亲人。解放后,原芳前来寻子,利民与乳娘秀珍拜别……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全靠舞台设计、背景音乐和舞蹈语言来表现感情起伏和矛盾冲突。全剧有张有弛、有悲有喜,有和平欢歌、儿女情长,也有战争残酷和生离死别……充满打动人心的艺术张力。
  有温情:舞台上那吊在空中的两个大花布襁褓,既夸张又富象征意味,乳娘的亲情和抚养儿女的含辛茹苦都在其中了。利民和杏花一双小儿女逐渐长大,他们嬉戏争抢布老虎玩具的那段,调子明快,洋溢着欢乐气氛,是全剧的抒情篇章。有深情:丈夫春旺上前线前,与秀珍洒泪而别,眷眷深情难言;秀珍将馒头给乳儿吃,将窝头给亲生女儿吃,足见乳娘爱之博大、军民血浓于水的感情,而这正是该剧主旨。也有悲情:原芳与利民亲骨肉分离、春旺牺牲、杏花殒命、与亲生母亲相见、与乳娘作别……当舒缓的“妈妈坐在摇篮边”的童谣响起,利民复杂难舍的矛盾情感得以尽展,也更加衬托了乳娘的大爱无边和自我牺牲。
  艺术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部红色主题的民族舞剧,我们也是为接受教育而来。但是当一走进演出现场,首先作用于人的不是它的教育作用,而应该是美感作用,是艺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对情感的涤荡。认识作用、教育作用都是间接生发的。首先得有艺术性,如果不能打动人心,没有美学效果,其它任何作用恐怕都谈不上。对任何艺术而言,感染人打动人是第一位的。

  《乳娘》就是这样一部红色题材的优秀剧目,它给予我的是美的愉悦和心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