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四川外国语大学 - 《四川外国语大学报》

一部词典,一种精神

作者:程贤光    
2019-10-15     浏览(173)     (0)

《俄语教学词典编写组成员合影


  《俄语教学词典》出版已经三十多年了。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电子辞书广泛使用,纸质辞书逐渐淡出。但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俄语教学词典》编写和出版的不平常经历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编纂《俄语教学词典》展现出的精神我们将永志不忘,我们应该让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开来。
       1975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辞书规划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我代表学校参加。会上研究决定了1975至1985十年内全国规划编纂并出版175部各类中外文辞书。其中指定四川外语学院重编《俄语教学词典》。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校俄语系老师就曾经编写并非正式出版过《俄汉教学词典》(上册,试印本)。当时俄语界反映较好。但这部试印本选词很少、选义不多,释义不够准确,例句较少且出处不够严谨。整个词典政治色彩比较浓重时代痕迹比较强烈,且只有上册。所以重编工作势在必行。有鉴于此,国务院将重编《俄语教学词典》(请注意:不叫俄汉教学词典!)的任务直接指派到四川外语学院。经研究,由我担任主编并全面主持编纂工作。
     《俄语教学词典》编纂工作从1975年开始到1985年上下两册定稿,整整十年。上册1982年出版,首印10000本一售而空。下册1982年基本准备就绪,1985年定稿,但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和干扰,于1990年终于得以出版面世。辛苦一天、辛苦一月、辛苦一年都算不上什么。10年的辛苦加上各个方面的干扰和压力实在太难太难。但是无论怎么困难,词典编写组的老师们顶住干扰和压力,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十年奋斗,终成正果。
     《俄语教学词典》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重大科研成果,是史无前例的独创的辞书形式。词典上下两册共计800余万字,收录了2800多个有难点的俄语单词,30多万个词语搭配,13万多条例句。所有搭配和例句统统出自俄文原文作品。词典获得了重庆市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四川省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得到了我国俄语界和许多俄语教育家、翻译家的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受到过俄罗斯、美国等国俄语界人士的称赞。俄语界泰斗师哲先生来函评价说:“你们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业”,“这部词典是对俄语教学的杰出贡献”。词典曾被国家有关单位选送法兰克福和莫斯科国际图书博览会展出并获得好评。直至今日,《俄语教学词典》还被俄语界的师生誉为“最好的词典”、“最实用的词典”。
      1976年文革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治形势风起云涌、变幻莫测,政治环境依然如处严冬。词典要不要紧跟形势、突出政治?要不要充分体现 “革命精神和革命立场”?这对我们是极大的考验。我和副主编们、老师们多次研究、恳谈,取得了一致的认识,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我认为:辞书不是应时应景的报刊杂志,不是反映时代情感的小说散文,更不是记录事件的编年文集,而是具有长期使用价值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工具书。所以,凡是有强烈时代色彩的词句都不进词典。
《俄语教学词典》与其它通用俄汉词典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教学”。这也是这部词典创新所在。我们编纂这部词典的初衷是:“帮助读者解决在理解和使用俄语词汇方面常常遇到的实际困难”,把我校俄语教师数十年教学经验糅合到词典里。选词、选义我们个个计较,释义、注释、辩异我们吹毛求疵。俄语词义的汉语译义是否照搬现行辞书,还是根据俄语词义的实际内涵和外延加以重译、更改、添加,大家更是细心研究,大胆创新。结合学习者的实际国难,我们对于每个词义都从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细致透彻的阐释。
       那时候,学校条件非常简陋。词典编写组的办公室在呈山字型的山字楼(现在的宏文楼),光线很差,许多原文辞书字体很小,要用放大镜看。而且一个星期要停几天电,只好用蜡烛,头发烧着的事时有发生。就这样,许多老师得了颈椎病,视力也大大地下降了。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里,不惧严寒酷暑,没有空调,没有风扇,没有假期,夜以继日,大家始终坚持苦干实干。初稿、初审、复审、通审、定稿,认真细致,步步为营。当时,编纂词典并不是老师们唯一的工作。许多老师同时还担任着教学工作。“一手编词典,一手抓教学是我们工作的常态。我自己担任主编的同时,还给大学生、研究生上课,指导研究生论文。同时还担任俄语系主任、外国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后期还组织并参与《儿童文学词典》的编纂,组织并参与外国儿童文学丛书的翻译出版,参与主持《世界儿童》文学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在词典付印之前的校对工作更是狠抓细抓。我们在整个校对过程中发起了抓错比赛,效果之好出人意料。老师们轮流到印刷厂和工人师傅一起校对印刷。副主编许筱林甚至驻扎在厂里一年多。大家以高度的责任心坚持多年“两手抓、两手硬”。许多人从来没有在夜里12点以前躺下睡觉。
      团结协作也是词典编写的重要因素。大家本着对读者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对任何细小问题都是斤斤计较,真抓实抓。互相学习互相帮衬。争论、辩论更是家常便饭。《俄语教学词典》是俄语系众多教师数十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十几年辛勤劳动的结晶。五十年代编写“俄汉教学词典”的时候,我在莫斯科大学留学,编写组就常常把没有把握的问题整理归纳起来寄到莫斯科和我一起研究探讨,或请我找俄罗斯俄语言专家和辞书专家求解。1961年回国之后我应邀进行了试印本定稿的通读。重编《俄语教学词典》,主编、副主编和编辑们和谐相处、精诚协作、团结奋斗、精益求精,使得词典组能够顶住压力,排除干扰,圆满地完成了词典编纂工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经各种酸甜苦辣,词典就像我们的孩子,终于呱呱坠地。从1975年开始到1990年词典下册出版,十五年的辛苦,十五年的坚持,十五年的奋斗,终于凝结成《俄语教学词典》这部独树一帜而且极具实用性的工具书。透过这部词典的编纂,充分体现了“坚持真理、破除迷信、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团结进取、无私奉献”的“大词典精神”。《俄语教学词典》是我校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词典编写者们都已经是耄耋老人。然而“大词典精神”却深深地铭记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激励着我们。事物在不断变化,语言在不断发展。《俄语教学词典》也需要发展、需要改进、需要更新。我希望某一天有人对她进行修订,著成电子辞书出版发行,让《俄语教学词典》为中国俄语教学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