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东北师范大学 - 《东北师大报》

以教育优质发展为目标的U-A-S区域学校改进模式探索

2019-10-15     浏览(542)     (0)

成果完成人

教育学部 马云鹏教授

教育学部 陈旭远教授

教育学部 唐丽芳教授

教育学部 吕立杰教授

教育学部 邬志辉教授

成果简介】

为了解决广大中小学发展过程中缺少专业引领与支持,学校发展内生力不足的问题,促进区域教育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回应国家新时代对于基础教育整体高位发展的切实需求,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基于原有的大学-中小学合作机制沟通不畅、动力不足的弊端,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协调发展、促进学校改进为目标,以大学-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三方合作为路径,首创性提出了U (大学) -A (教育行政部门) -S(中小学) 区域学校改进模式。该模式是以充分发挥大学、区域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各自的优势功能为途径,通过三方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方式,从而促进学校改进,提升教育管理质量,提高大学参与者的实践能力。项目实施十年来,依托 《鞍山市铁东区创造教育强区》 《长春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青岛李沧区提升学校品质发展》 等8项区域合作项目,课题组进行了大规模、广地域、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培育了一批教育强区,例如四川蒲江县获全国教育均衡示范县,获得国务院表彰;鞍山铁东区被评为全国教育强区。该模式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显著提高,培育了大批全国优秀校长和全国名师,开发了多门校本课程。形成一批基于研究的论著和文章。模式成果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

研究与实践背景】

通过U-A-S三方合作开展行动研究,试图解决当下问题,首先是中小学校发展过程中缺少专业引领与支持、学校发展内生力不足问题。其次是大学-中小学合作模式(U-S模式) 中沟通机制不畅、动力不足的现状。再次是大学里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人了解教育实践的机会不足。最后是关于区域教育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的问题。根据研究背景,将项目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模式创建期 (2009年-2012年)

东北师大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教育局合作,创建U-A-S学校改进模式,进行学校改进整体模式的探索。期间对该区域的10所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持续性合作研究。以学校文化为切入点,对学校课程、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取得明显成效。

第二阶段模式调适期 (2012年-2014年)

东北师大与鞍山市铁东区二期合作、与厦门市思明区合作,进入模式的进一步完善阶段。对鞍山铁东区的18所学校,厦门思明区的12所学校进行学校改进研究。在合作模式上,探索学校整体改进和专题改进两种模式。在合作目标方面,从促进学校发展扩展到校长、教师专业发展及区域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合作内容方面,从指导编制发展规划、理清学校办学理念、指导学校改进实践、提供研究咨询拓展到策划校际研讨活动、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指导研究和论文发表。

第三阶段模式深化期(2014年-2018年)

东北师大与四川蒲江县、长春市5个区、青岛李沧区等合作研究,深入、持续探索和拓展U-A-S学校改进。三个区域共有百余所中小学参与研究。从合作区域辐射上,考虑区域特征的多样性。在全国率先创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进行“田园教育”实验,形成农村与城市学校改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等多元的学校改进路径。

创新之处】

本教学成果的创新点在于:

1. 率先提出U-A-S学校改进模式

在国内首创性提出以区域教育发展为目标的U-A-S学校改进模式,形成大学-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三方合作机制。突破以往U-S合作模式的局限,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结, 为三方合作带来保障与活力。 不仅在学校改进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同时该模式很好地适应了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发展实际,特色明显,创新性强。

2. 创新了区域教育优质发展的路径

通过大学的专业支持和引领,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辐射全国南北方不同省份及地区的百所学校大规模、长时间地深入实践探索及验证,U-A-S模式被普遍认可为是一种推动区域学校整体、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模式。利用大学的理论优势,从专业上支持学校改进,支持学校校长和教师专业发展,协助进行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从而整体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 形成了大学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发展范例

大学通过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进行学校改进实践,引领学术发展,推动实践改进,主动探索教育理论应用、教育产品转化及国家教育政策落地,通过“科研-服务-教学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树立了“接地气” 、“有担当”的社会形象,形成了大学服务于基础教育的范例。

4.探索了大学教育研究者提升专业素养的路径

通过多年的探索,大学教师、研究生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了解和研究基础教育的问题,也教育行政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共同寻找和解决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同时,也为大学教师提供鲜活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和教学资源,为研究的选择和论文研究提供实证的资料。

应用效果

区域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培育了一批教育强区,例如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发展强区。厦门市思明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长春市宽城区的基础教育被认为走在全国前列。所有参与变革的学校均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学校独有特色。凝练出办学理念,总计开发了400多门校本课程。参与研究的百位校长均获得不同程度的专业发展。参与研究的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增长,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教师的专业信念得到改变。培养了大批国家级、省级、区级优秀名师。

产生了大量理论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出版了20余部学术专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教育科学出版社的 《三方合作与支持:学校改进的UAS模式探索》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系列专著《构建学校文化:推进学校改进的核心》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代学校变革》 《微型课题研究》 《行走在自主教育的路上》 《初中自主课堂改革的实践探索》 等。课题组成员先后在 《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课程·教材·教法》 《外国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研究与实验》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 等刊物上发表文章40余篇。通过合作项目,形成硕士、博士论文十余篇。

本研究为其他学校改进模式的出现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照典范,在本模式基础上,先后出现了UGS模式和UDS模式等。全国多个区域的教育行政部门通过项目洽谈,积极争取合作,形成大学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典范。该合作模式形成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多次在 国内会议、两岸四地学校改进会议、加拿大、美国等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