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校报》

用“古元的方式”致敬古元

“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开幕

2019-10-28     浏览(74)     (0)

“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开幕式现场

古元 《减租会》 黑白木刻 1943

古元 《扫雪》 套色版画 1954

2019年10月16日下午,“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如果古元先生健在,他会怎样去做这个展览呢?”古元先生的长女古安村在开幕式致辞中动情地谈到了此次展览独具匠心的展陈方式。策展团队努力去还原古元,用古元喜欢的最便于百姓看画的方式去呈现古元画展,以此致敬古元。展览标题直接使用了古元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展览亲自手写的标题“古元画展”。古安村说,“这样的展览是从窑洞里走出来的。”策展团队用如今能寻到的小磁铁钉,模仿延安时期用酸枣枝刺钉画的感觉,展陈方式采用了工人农民最喜欢的俭朴的“阅报栏”,作品遵照原画托裱原封不动地展出。

古元先生是中国著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今年适逢古元先生诞辰百年,中央美术学院将其纳入“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系列,举办“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学术展览及研讨活动,组织专门力量,系统梳理古元先生的重要艺术创作、学术及教育成就,重温先辈的光辉岁月,以此礼敬先生,纪念这位为中国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大家。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在致辞中指出,在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分别在中央美术学院和古元先生的家乡举办古元先生百年诞辰展览等重要活动,就是向为中国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艺术家致敬,把老一辈艺术家传承的崇高事业继往开来。古元先生早年怀揣革命理想,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用画笔和刻刀表现中国军民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从“小鲁艺”到“大鲁艺”,他扎根在陕北的土地上,真正地生活在人民中,创作了一大批现代版画史中的经典之作。新中国成立以来,他以宽阔的视野、抒情的笔调和质朴的艺术语言,描绘祖国的壮美山河,表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采,讴歌崭新的时代风貌,创造了新中国后的一种新的视觉样式。古元先生的一生始终践行着“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方法和“为人民服务”的艺术理想,他的生命与中国现代版画事业、中国美术事业和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堪称人民的艺术家。高洪表示,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贯穿到研究古元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过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学校管理的过程中。

古元先生学生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原版画系主任宋源文先生在致辞中深情回忆了上学期间古元先生的指教。古元先生常说,“艺术就是要从普通生活中发现美的有意义的东西,这种东西可能人人都见过,但不一定被发现,你发现了,用你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古元先生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学生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宋源文感言,“一个是发现,一个是表现,看似简单,其中的学理太深奥了。我再三思考,要学只能学先生走过的艺术道路。”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版画系主任王华祥谈到,古元先生一生对艺术勤勤恳恳,耕耘不辍,他的“真”使“假”无处循形。王华祥深感一个为中国版画史留下那么多精品力作的人却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古元先生以他的言传身教,启示着我们:艺术家要朴实,朴实才可能接近真,只有真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要关心社会思潮,关心和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不能太注重“成功”与否,否则就与“古元精神”背道而驰了。

古元先生家属代表古安村女士在致辞中难掩激动之情,她讲述了父亲古元唯一一套延安版画能够保留到今天的传奇故事。古元先生从1938年到1946年在延安创作了约200多件版画作品,抗日战争胜利后,古元克服重重困难将这套视同生命的作品带出延安。经历战火、动乱,一路辗转、历经磨难的这套延安版画,能够得以保存至今, 在此次展览中原作呈现,更显弥足珍贵。

此次展览展出版画、素描、水彩作品共计243件组,以及家属珍藏的文献与历史照片,试图向观众传达出古元先生为人朴素、温和的性格,让我们与“古元”离得更近。

展览将展至11月26日。

宣传部 秦建平 赵晶 孙文/文

宣传部 何逸凡 美术馆 李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