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报》

黑莓虽好,但它不是灵丹妙药

作者:营养科 冯建    
2019-10-10     (0)

黑莓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硒元素和多酚等植物化学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然而,任何一种食材都不能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求,健康饮食的预防意义大于治疗意义。普通人应该增加水果摄入的种类,每天达到200-350g的新鲜水果摄入。


最近关于水果黑莓的研究文献很多,报道了食用黑莓为人体健康带来的诸多好处。不可否认黑莓确实是一种好吃又营养的水果,原产北美洲,属蔷薇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的果实,是近年风靡全球的第三代水果的代表品种,外形跟我们常见的桑葚类似,但也有一定区别,桑葚是乔木树上长的果实,不如黑莓饱满圆润。蔬菜水果有一些共同的营养特点,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黑莓自然也不例外。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点,植物化学物并不是营养素,像维生素和矿物质这种营养素是大家每天都需要摄入。而植物化学物则不然,我们没有必要天天补充,哪怕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摄入,也不会影响你的生命,它是人体健康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常见的植物化学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酚酸、有机硫化物、萜类化合物和类胡萝卜素等,很多果蔬极具特色的风味和颜色就是植物化学物造成的。我们食用果蔬的意义就在于摄入这些植物化学物以及营养素来满足身体的营养和健康状态。

文献报道黑莓与任何其他蔬菜水果相比,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说到抗氧化能力,大家要知道人体有两套抗氧化系统,所有的食物营养素摄入都是服务于这两套抗氧化系统来对人体发挥积极的健康作用。首先是非酶抗氧化系统,就是通过外源性食物摄入或自身合成产生的一些本身就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一些植物化学物成分如白藜芦醇、黄酮、番茄红素等,以及一些内源性合成的功能物质如谷胱甘肽、辅酶Q10等。另一套抗氧化系统是酶类抗氧化系统,它是由一系列抗氧化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来发挥清除自由基作用的。这些抗氧化酶的生成和功能发挥需要营养物质的参与,比如硒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食物摄入的硒元素减少就会影响谷胱甘肽抗氧化作用。食物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自由基对细胞DNA、蛋白质和细胞膜的损伤,能够预防与氧化损伤相关的多种疾病如衰老、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 我们来分析一下黑莓的营养成分。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硒元素含量也比较高,植物化学物多酚含量也较高,这些是黑莓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重要功能元素。虽然很高,但没有远远高于其他水果,比如维生素C也并不比酸枣高。所以其抗氧化能力是综合结果,使其具有一些抗炎预防肿瘤等作用也并不令人意外。除此之外,黑莓还富含钾、钙、锌、铁等矿物质及膳食纤维,营养价值很高。即便如此,并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够单独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求。其相对突出的营养素含量带来的健康影响并没有逃离它属于水果的范畴,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治疗慢性疾病的希望放到它的身上。 每种食材都有它自有的营养特点,所含营养素或植物化学物的种类和数量各有千秋,绝不能把某一种当做药一样去食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讲究均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我们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200-350g的新鲜水果摄入。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数量,其实无论是哪种水果,都是最合理的水果摄入追求。 在我们日常的门诊咨询过程中,很多人会问我们营养医师吃什么是不是能治什么病,严格来讲,这个问题有逻辑错误。任何一种食材,不论它产自何地,有何突出的营养特点,没必要神化它,绝对没有一种食材能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求,也绝没有一种食材能够治疗慢性疾病,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它发挥的作用可能只是辅助性而不是决定性的,健康饮食的预防意义大于治疗意义。想着多吃点黑莓这种高营养价值的水果就如何如何了,那真是要不得的想法。

膳食纤维和多酚,这两种物质能够抑制α-淀粉酶,降低葡萄糖吸收,增加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有人会认为黑莓富含膳食纤维和多酚,所以黑莓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大家请注意,这样理解是偷梁换柱的逻辑错误,任何一种食材都是一个综合体,黑莓除了膳食纤维和多酚外还含有大量糖分,这是升高血糖的重要因素。所以,很多炒作者避重就轻的宣传导致大家对其产生错误的认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饮食摄入十分严格。对于水果的摄入也一样,我们经常参考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GI指数有时候并不准确,而且,每位糖尿病患者的耐受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我的建议是针对每一种水果,在固定摄入量的基础上,持续监测2小时餐后血糖,以便观察自己对于这种水果的耐受程度及耐受量,并以此指导自己水果的摄入。

最后,我们再次强调,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的建议是增加水果摄入的种类,每天达到200-350g的新鲜水果摄入,这远比纠结于吃哪种水果更有意义,请大家警惕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