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 蓝天白云。9月, 巴彦河套地区的天气, 难得的舒适。但对于患有哮喘并对沙蒿过敏的录井二公司巴彦项目录井队队长郝苏岐来说,这段时间却格外难熬。
鼻痒、 眼干、 咳嗽、 头晕, 各种症状, 郝苏岐的难受让大家也跟着紧张。已是56岁的郝苏岐, 在录井队长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2018年第一批来到巴彦新区的他, 这样的过敏季, 已经历过两次。
刚从预探井调至开发井, 郝苏岐所在的录井队就遇上了吉华2-312X井变更设计需要连续取芯。本想照顾老同志, 没想到, 难题还是落到了他的身上。管理人员还在不好意思的时候, 郝苏岐已主动打来电话: “感谢照顾, 请领导放心, 我会全力以赴,保证完成任务! ”
郝苏岐说的和做的同样坚定。“开发井、 预探井一个样” 是郝苏岐的一贯工作态度。他立即组织L12510录井队为录井及取芯做准备。在与管理人员充分准备邻井资料、 推算构造变化趋势、 分析可能会出现的复杂情况后, 他的心中有了底。
8月20日, 第一筒岩芯出筒, 成功实现 “戴帽” 0.1米。接下来的21天, 干燥多风是引发季节性过敏最重的时段,同事们都担心郝苏岐的身体, 看他的难受劲儿, 大伙儿的心也揪着。
没想到, 接下来的33次取芯中,无论是赶在夜里, 还是吃饭点儿, 郝苏岐都会守在岗位上, 每一次出芯, 第一手的描述、 第一手的取样, 他都要细心查看。
厚厚的口罩、 满脸疲惫的倦容,井场只见他矫健的身姿、 熟练的操作, 全然找不到过敏患者的身影。
“队长, 这么大的工作量, 你难道不过敏了?还是完美的取芯让你脱敏了? ” 队员们都纳闷。 “忙忘了吧, 你一提醒, 我才想起来难受……” 一直用物理隔离的办法减轻症状的郝苏岐, 这次准备了一个月的抗过敏药。
另一名队长卢卫忠知道这个秘密, 但让他感到奇怪的是, 服药后犯困、 出现精神不集中的副作用在郝苏岐身上却没有表现。或许是新发现132.09米长的含油砂岩, 那种掩饰不住的兴奋抑制了过敏反应吧。
这口井是巴彦河套新区首次完成全层段大厚度取芯任务, 并且发现良好油气显示。其实这也不是郝苏岐承录巴彦项目获得好显示的第一口井了, 今年, 他们队承录的吉华16X井求产就获得高产油流。
10月的苏里格, 有了一种苍凉的味道。郝苏岐已完全摆脱过敏的困扰, 这是季节的答案, 但他对录井技术、 现场质量的高度 “过敏” 的追求依然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