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菏泽天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天华会》

城市大脑又『进化』了?围绕停车出行开拓九大新场景

2019-10-22     浏览(51)     (0)

THE URBAN BRAIN HAS EVOLVED AGAIN,

CREATING NINE NEW SCENARIOS AROUND PARKING TRIPS

近期,杭州城市大脑2019年中发布会在云栖小镇举行。作为首个提出并探索“城市大脑”的中国城市,杭州城市大脑从交通领域向城市治理、市民服务等各领域拓展。从治堵“工具”到治城“利器”,城市大脑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


杭州城市大脑新场景新便利

作为一项科技含量极高、组织构架庞大的系统工程,自2016年诞生以来,杭州就在探索城市大脑的“成长路径”。2017年6月5日,杭州市成立了全国首个大数据规划管理部门——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负责统筹数据资源管理工作,实施“城市大脑”等重大项目,这个智慧的“大脑”开始有了官方的“监护者”。

除了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牵头落实,城市大脑还是大小不同的企业协同创新的典范。不但汇集了阿里巴巴、中控、大华、海康威视、华三通信、银江股份等十几家大企业,也汇聚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小企业。

阿里做自己最擅长的云计算,海康威视提供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大华提供图像的智能算法,进行车型车系的自动识别;中控信息承担了交通大数据处理和交通信号灯自动配时算法的开发;新华三则为杭州城市大脑提供了基础构架硬件……

政企联手通力合作的结果,是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建设的高歌猛进。从1.0到2.0再到今天的综合版,城市大脑逻辑构架不断完善,机制平台不断形成,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形成了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市场监管、农业、环保、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场景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目前,九大新场景已经进入试点和推广阶段。

停车“先离场后付费”:只要车主在城管停车系统内将车辆、支付方式等进行绑定即可进行。目前已覆盖杭州市26万多个停车位,其中包括杭州大厦、西湖银泰、杭州东站等30多个大型停车场库车位。

看病“最多付一次”:通过“城市大脑~卫健系统”,患者可以在就诊结束后在院内一次性自助付费,也可以回家通过手机支付医药费。目前该系统已接入了全市245家公立医疗机构。

旅游“多游一小时”:针对民众反映最多的堵车、排队、等候等旅游治理“痛点”问题,推出“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和“数字旅游专线”四大便民服务。

数字公园卡:进入公园时,凭身份证、市民卡等证件,均可刷卡入园。目前,杭州公园卡可在西湖、西溪、建德、德清的26个景点使用。

云栖小镇便捷泊车:在云栖小镇将车停在路边,几分钟内你就会收到一条提示短信。短信告诉你这里有违停拍照,赶紧驶离,同时会推荐给你一个附近有空余车位的停车场。你可以点击短信链接导航直达。

“非浙A急事通:非浙A号牌小型客车驾乘人员可通过“浙里办”APP、支付宝、杭州市公安局“警察叔叔”APP等平台的“非浙A急事通”模块,在线提出申请,杭州城市大脑交通系统将“在线审核”,即时生成 “电子通行凭证”。

萧山特种车辆一键护航:救护车在不闯红灯、不影响社会车辆的前提下,安全、快速、顺利地通过每一个路口,打通全自动绿色通道。

医院停车指数:帮助车主判断出行方式或者尽快找到停车位,数值越低,越好找车位,周边越畅通。

余杭道路延误指数:通过“道路延误指数”,所有人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当前路况,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回溯过往数据,观测到与之前相比,车是不是更好开了,路是不是更好走了。

何为城市数据大脑?

城市数据大脑总体架构:

“城市数据大脑”是一个按照城市学“城市生命体”理论和“互联网+现代治理”思维,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构建的平台型人工智能中枢。它的构成包括大脑平台、行业系统、超级应用、区县中枢等。

城市数据大脑汇聚城市海量数据,利用云计算能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各行业系统有效运行,有效提升系统能级。进行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即时数据处理,实现数据融合创新,协调各个职能系统,致力于解决综合性问题,修正城市运行缺陷,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感知能力、认知能力、治理能力、指挥控制能力构成了它的综合能力体系。

感知能力:通过接入汇集政府、企业、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海量多源数据资源,即时动态感知城市运行的状态,动态监测交通运行、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等综合态势。

认知能力:通过汇集的海量感知数据资源,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形成基于机器智能模式的对城市态势和状态的认知。

治理能力:在对城市状态和态势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机器智能和专家智能,通过人工交互、迭代计算、多重验证的方式,提出城市治理优化方案。

指挥控制能力:针对城市管理出现的突发状况,实时联合多部门协同,形成联合应急指挥能力,并为指挥决策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