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水域常年冰封,气候条件恶劣,在地理上被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芬兰、瑞典等8个国家的陆地或岛屿所环绕,处于封闭状态,而近三十年来,北极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已经成为多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北极之所以能成为极地科考的圣地,国际法在其中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而这一切都要从斯瓦尔巴群岛说起。
斯瓦尔巴群岛的历史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距离挪威北海岸数百千米的北极圈内,拥有9个岛屿,面积最大的是斯匹次卑尔根岛,整个群岛一半以上的面积被冰川覆盖。
1596年6月19日,46岁的荷兰探险家威廉姆·巴伦支的船队看到了一片未在地图上标记的海岸,为寻找到达《马可·波罗游记》中“神秘富庶东方”的贸易捷径,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来到欧洲北部这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海域。起初,他以为这只是一个寻常的无人岛,将其命名为 “斯匹次卑尔根”(Spitsber鄄gen),即荷兰语中的“尖峰”,这个词语描述了今天斯瓦尔巴群岛的主岛———斯匹次卑尔根岛西海岸的高耸山峰。
斯瓦尔巴群岛和周边海域栖息着大量鲸鱼、海豹、北极熊等动物。随着欧洲捕鲸活动的兴起,1611年,斯匹次卑尔根成为英国人的捕鲸基地。在当时,鲸鱼油脂被充当工业润滑剂和优质燃料,海豹和北极熊的皮毛则属于利润高昂的奢侈品。斯瓦尔巴群岛的捕鲸活动一直持续到19世纪30年代,在两百多年的时间中,丰富的动物资源吸引了丹麦、荷兰、俄罗斯、挪威等国陆续建立定居点,从事捕猎工作,但因恶劣的气候和利润的减少,定居者们纷纷离开,捕鲸站和小木屋也已成为工业革命初期人们探索北极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斯瓦尔巴群岛条约》的诞生
20世纪初,俄罗斯、挪威、瑞典成为斯岛上最大的三支势力,对其实行三国共同管治,但主权归属始终未有定论。美国国际法学家兰辛指出这种三国共管状态 “违背了国际法的主权原则”,即斯岛治权应建立在主权基础上。1918年的巴黎和会,身为美国国务卿的兰辛称斯瓦尔巴群岛的主权应当给予“中立”的挪威,实际意为遏制俄国扩张,避免俄国独占斯岛。
1920年2月9日,美国、英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日本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斯瓦尔巴群岛条约》,1925年,由北洋政府代表中国签署了该条约。《斯瓦尔巴群岛条约》承认了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拥有主权,但也相当于给挪威在斯岛的主权套上了 “紧箍咒”,包括我国在内的缔约国国民只要遵守挪威法律,即可无需签证,自由出入,在该地区享有公平捕鱼、狩猎、出入港口等进行经济活动的权利,保证对该地区的开发与和平利用。仰赖这一条约,使北极域外国家在北极地区内开展科学考察等活动有了立锥之地,斯瓦尔巴群岛至今已聚集了世界几乎所有的北极科考站,我国也于2004年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了北极黄河站。
海洋法在北极区域的适用
《斯瓦尔巴群岛条约》为各国自由进出该区域进行科学考察、旅游等活动提供了国际法依据,北冰洋像一个“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渔业、矿产、油气等资源,航运潜力巨大。在和平的表象下,是巨大利益驱使的军事和政治争斗。北极周边国家把北极地区划为己有的想法由来已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北极周边国家以“扇形原则”主张对北极的领土主权,即一个国家宣布以其北冰洋沿岸东西两点,一直到北极点的扇形区域是自己的领土。那么有没有其他的国际法制度约束各国行为,保障北极地区的科考自由呢?其实,历经多个时代发展的海洋法,已经成为维护各国北极科考权利的重要法律依据。
现代海洋法最重要的国际条约就是在1982年第三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囊括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争端的解决等诸多制度,其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为各国使用北极航道、公平利用北极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
我国在2017年第八次北极科考中,继之前多次成功穿越“东北航道”后,首次成功穿越北极“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至此,我国已成功穿越了连接欧洲和东北亚的三条北极航道。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有权进入北极公海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我国科考船也享有在领海内的无害通过权以及在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航行自由。除了公约以外,北极八国组成的北极理事会达成的区域性协定也为北极科考提供了便利。
北极理事会的区域协定
北极理事会是一个区域政府间论坛,1996年9月19日,北极八国签订《渥太华宣言》,成立北极理事会,目的是促进北极国家、北极原住民社区和其他北极居民在北极共同问题上的合作、协调和互动。中国在2013年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享有参与理事会的权利,同时拥有发言权、提议权。迄今为止,在北极理事会框架内已经先后达成了三项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2011年 《北极海空搜救合作协定》、2013年《北极海洋油污预防与应对合作协议》、2017年《加强北极科学合作协定》。即使是非缔约国,依上述协定,也可以享受一定的权利,加强和促进国际间在北极科学方面的合作。
北极科考国际法律制度的未来
告别原始的探险和捕猎活动,现代北极科考帮助我们逐渐了解这个世界最北端的奥秘,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冰雪消融的背景下,北极地区在大气、生物、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科学价值逐渐凸显,气候变化在北极体现的风险也已指向了各国。北极的未来联系着人类的共同命运,在北极域内外国家和国际科学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北极科考的国际法律制度也将继续遵循合作与开放的原则,更加符合全世界人类的共同利益。(作者为法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