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青海民族大学博物馆、校史馆、古籍馆举行开馆仪式,献礼建校70周年。校领导薛建华、索端智、阿进录、尕宝英、赵之重、王刚、马成俊、肖玉兰、周引民及各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出席仪式,副校长尕宝英主持仪式。
索端智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在70年积累基础上新建的博物馆、校史馆、古籍馆,不仅是对学校70年发展历程、办学水平、内涵底蕴的全方位展示,也是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缩影,为学校乃至西宁地区增添了新的文化坐标,对于我们牢记办学初心、勇担责任使命,弘扬大学精神,展现大学气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新时代,办好博物馆、校史馆、古籍馆,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举措,是推进“四爱三有”教育的重要成果,也是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青海民族大学建校70周年的一份礼物。
党委书记薛建华宣布青海民族大学博物馆、校史馆、古籍馆正式开放,薛建华、索端智共同揭牌。
青海民族大学博物馆是在原来民族博物馆基础上扩建的新馆,筹建2年多,共4层3600多平方米,展出实物3000多件,全面反映了青海历史和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各民族生产、生活、服饰、饮食、民居、习俗等方面的内容,突出体现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是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民族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校史馆共2层1800平方米,展出图片800余幅、文献资料300余件,以清晰明了的线索展示了学校走过的70年光辉岁月。包括主展区,由序厅、发展历程、党建思政、教学科研、师资队伍、育人成果和校园文化等组成,是对学校历史的回顾和学校成就及特色的全面展现;同时设置校际交流纪念品展、师生及校友成果展等部分。
古籍馆共600平方米,集中开放图书馆藏3000余部8万册古籍,包括23部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文献,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平台。(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