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致敬老师】弘扬工匠精神 浇灌梦想之花
作者:土木工程学院老师 杨美良
42年前,国家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改变了中国的未来。教育让我们国家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在进步中创新和壮大,积蓄了强大力量,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振兴、中国崛起的光明未来。无论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在好老师的路上奔跑追梦。那么,一个好老师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习总书记说:“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这些特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9月5日重映的电影《老师·好》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我特别认同。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既愿意做一名观众,为学生的青春鼓掌,也愿意做学生的引路人,为学生的未来领航。
人们常常调侃说:“如果你想要几小时的快乐,就去喝酒;如果你想要三个月的甜蜜,就去恋爱;如果你想要一辈子的幸福,就去做个园丁。”不管这句话是真理还是谬论,过去30年教书育人的园丁事业,确实是我这一辈子干过的最具幸福感、最有成就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做教师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穷尽毕生之力,研究如何做一个最优秀、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从1989年走上学校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心无旁骛地专心教书、育人,一直引领着孩子们在求学求知的路上前行,帮助他们筑梦、追梦、圆梦。我经常问自己,今天我给予了学生什么?学生们收获了多少?是知识上的增长?能力上的提高?还是人格上的启迪?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有这样一段颁奖词:“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描述的就是“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他扎根乡村17年,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一挑就是5年。他是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这种工匠精神,这份责任担当、执着坚守,着实令人敬佩。我想,与这个“80后”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愿在教书育人的路上继续奔跑,用目光去赞许,用心灵去呵护,用敬业去从教,用奉献去树人,努力做一个让学校放心、学生满意的平凡教师。
有一段话,我想说给所有和我一样的教师听:梦想,是我们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青春,是黑夜点缀的璀璨群星,在你心里,在我心里,闪耀着光芒。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踏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