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图片新闻

2019-09-10     浏览(159)     (0)

我校校友孙泽洲登上央视《开学第一课》讲述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的故事,感谢母校培养并感谢叶培建院士的指导。他表示希望向学生们传递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9月1日晚,我校88级校友、“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孙泽洲登上央视CCTV-1综合频道播出的《开学第一课》栏目,现场讲述为让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 “闪耀”,“嫦娥人”进行了上百次试验的动人故事。
  孙泽洲1992年从我校毕业,此后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20年间,先后参与多个型号卫星的研制任务;2004年任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2008年任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设计师;现任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
  孙泽州曾经多次回到母校,和师生畅聊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这是我至关重要的4年。老师们不仅给我们传授知识,也教我们怎么做人。在南航读书时,我担任电子系团总支副书记,这段学生干部经历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上受益匪浅。”对南航培养的感激之情,孙泽洲溢于言表。
  今年4月,孙泽洲还和嫦娥四号研制团队一道,为我校师生揭秘嫦娥四号探测任务背后的人类首次月球背面之旅。孙泽洲表示,整个嫦娥四号的工程目标有两点:一是要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二是要实现地面与月背探测器的中继通讯。
  面对如今的成就,孙泽洲最感谢的还是中科院院士、我校航天学院院长叶培建。时间回溯到14年前,2004年,嫦娥一号卫星初样研制,“嫦娥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和副总设计师孙泽洲率领团队,只用了3年就完成了中国探月工程首发星的研制。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叶培建本来可以继续干嫦娥三号任务。但是,他把年轻人送到舞台中央。2008年,年仅38岁的孙泽洲被选为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对于孙泽洲来说,叶培建就是他的领路人,他曾比喻道:“我在做副总设计师的时候,常常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跟着叶培建总师‘背靠大树’。”
  孙泽洲作为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会见。
  此番携团队登上央视《开学第一课》的舞台,孙泽洲难掩喜悦之情,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能够被邀请参加《开学第一课》感到很荣幸。嫦娥四号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我们感到非常的开心和自豪。希望能向学生们传递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