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报》

中国海洋大学民族预科生自主培养纪实

作者:董士军 王海涛 于泳 谢阳斌 刘强印    
2019-09-05     浏览(884)     (0)

少数民族预科班制度是我国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而采取的一项富有特色的教学班制度,旨在为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该制度实施以来,我校民族预科学生一直由兄弟高校代为集中培养;自2018年开始,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学校,我校开始承担民族预科学生自主培养任务。

本届民族预科班学生共计70人,来自16个少数民族,他们不远千里来到海大,面临着生活、学业、人际交往等多重挑战。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业基础较为薄弱,难以适应大学课堂要求。大部分学生初次离家,从未与拥有不同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同学共同生活。面对陌生环境和各种困难,一些学生难免产生焦虑感与迷茫感,学习动力低下,出现厌学情绪乃至心理问题。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培养,必须着力帮助其解决种种现实难题,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勇于突破自我、积极迎接挑战。这是从零到一的探索,是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新课题。对此,学校高度重视,专门成立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教务处、学生处、基础教学中心等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

基础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培养的具体承办单位。中心会同教务处等部门一起,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根据学校本科教育要求和学生自身特点,组织制定了少数民族预科班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着重夯实学业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夯实基础、做好准备。中心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精兵强将,充分发挥教育系的专业优势,组建一流师资队伍,形成以团委为中心、全员参与的学生工作组织体系;选配教育系年轻优秀教师担任正副班主任,配备有民族预科经历的优秀学生担任兼职辅导员及班导生,同时发挥新疆内派教师的作用,逐步形成了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突出、分工明确、协同工作的培养队伍,着力推动三全育人。

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学生日常生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把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以习近平总书记“五个认同”为指导思想,把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作为第一要务,着重培养爱国意识与民族团结意识,倡导包容精神、奋发精神与互助精神。注重教育实效,密切关注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努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首先,开设“大学生思想品德与修养”课,结合预科学生实际,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起来,助力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学工干部、班主任、班导生深入学生生活,倾听学生心声,分析学生思想发展实际,结合学生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与困惑,进行及时有效的思想引导,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成为受学生信任、尊重的榜样与导师。

第三,注重班级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引领,做到班级活动有灵魂有活力。举办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主题班会、两会主题班会、国防团务知识竞猜、“我们的中国梦”交响音乐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充实新鲜的内容设计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安排,激发同学们广泛参与的热情,引导大家探讨时政议题、抒发爱国情怀。

夯实学业基础,引导学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预科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弥合学生学业基础与本科阶段学业要求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知识储量上,也体现在学习观念和行为习惯上。基于此,学校提出了“突出重点、加强基础、兼顾专业”的课程设置原则,设计“必修+选修”课程体系,开设必修基础课程,并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富有特色的课外学习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着力引导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动力。

首先,以提升学习能力为导向,开设必修基础课程。课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本知识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第二类是学习观念和学习技能养成课程,包括“大学精神与学习文化”、“学会学习”等。通过学习两类课程,同学们不仅全面打牢了知识基础,而且对大学生活之于自身成长发展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学会应用科学的学习观念指导自己,尝试自主学习、团队研讨、集体创作等新型学习模式,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和学习契约,养成主动学习习惯。

其次,探索个性化培养与分类指导,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为同学们提供选修课。针对高等数学等“拦路虎”课程,采取专项帮扶措施,结合数学学院团委指导建构的“辅助线公益社团”等学业指导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答疑体系,帮助同学及时、有效地解决数学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举办专业宣讲会,帮助学生明晰发展前景,树立专业志向。邀请学校各专业师生担任演讲嘉宾,举办共计11场宣讲会,涉及17个学院的43个专业。通过参加宣讲会,同学们不仅扩展了眼界和知识面,而且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办学实力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学习方向、增强了学习动力。

第四,开展海洋游学,引导学生亲海、爱海、知海。海洋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和亮点。对于来自内陆的少数民族同学而言,海洋充满着神秘感和吸引力。海洋教育不仅意味着普及海洋知识,而且还意味着培育海洋意识,增进对学校、对海洋、对国家的情感。中心先后组织了以亲海、爱海、知海为主题的三次游学活动,同学们前往鱼山校区、第二海水浴场、五四广场、奥帆基地,与大海亲密接触;同学们来到青岛极地海洋世界,近距离观察、了解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生态面临的严峻挑战;同学们参观我校牵头推动筹建并作为试点建设主要依托单位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及天津大学青岛研究院,了解国内外的海洋研究发展前沿,直接体验一流的海洋研究平台与环境,不少同学因此对海洋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立志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海洋科技工作者。

营造班级文化,凝聚相亲相爱、力争上游的班集体

对离家千里的同学而言,班集体就是温暖的家。通过组织学习和开展温馨有益的班级活动,预科班形成了“团结、互助、上进”的班级文化。在这里,每个人都以身为班集体的一员而自豪,班级统一制作了班服、设计了班徽,同学们拧成一股绳;在这里,倡导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大家成为彼此生活中的帮手、学业上的同伴;在这里,倡导奋发有为、公平竞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充分激发各自的潜能和优势,一批优秀同学脱颖而出。

首先,通过实施“班级凝聚工程”,建立强有力的班委,在教师指导之下,学生自主制定《班委、团支部委员选举办法》《班团一体化建设方案》等管理办法,推选出威信高、执行力强的班干部队伍,对建设良好班风、开展有益活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其次,通过开展学生“先锋精英工程”,发挥榜样带头作用,传播正能量。树立优秀学生典型,分享成功经验,部分同学还担任“小先生”,给其他同学提供经常性的辅导,有效促进了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同时,中心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运动会,取得了啦啦操比赛前八名的院最好成绩,举办班徽及班服设计比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召开“心若向阳,春暖花开”心理主题班会,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有效缓解了同学们的心理压力与负面情绪,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一年的积极探索,我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主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适应学生需求的经验做法,主要体现在:

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关心和指导。深入学生、倾听心声,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问题。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并深刻认识学习的意义,增强自主学习动力,更加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

第二,引导转变学习方式,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坚持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教育系与学习支持中心的专业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团队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

第三,激发调动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度过迷茫期。通过“大学精神与学习文化”课、专业宣讲、海洋游学等各种课堂内外精心设计的学习经历,深化学生对大学的了解,引导其明晰发展目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建立学习支持体系,帮助学生越过学业难关。

第四,狠抓班级文化建设。在教师指导之下,发挥班委和优秀同学的带头作用,营造班级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在一个温暖、上进的集体中,同学们既取得了学业进步,又收获了真诚友谊。

目前,预科班同学已经全部达到毕业要求,步入本科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的主动求知意识和学习能力显著增强,专业意向和发展规划逐步清晰,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显著提升。同学们快速融入海大校园,积极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几位同学结合自己的课程所学,作为主要拍摄人员参与了学校招生宣传片《鱼跃》的制作。预科班的一年无疑是蜕变的一年,同学们从青涩害羞的高中生,逐渐成长为成熟自信的大学生,从迷茫、焦虑逐步走向自信、从容。

送别这一届同学踏上新的征程,又迎来新一届同学,中国海洋大学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培养工作将开拓进取、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附部分学生感言:孔靖雅(土族):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初步适应了大学生活,对自己也形成了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的定位。除了收获知识之外,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不少课程都要求自学和团队协作,课堂上提供了很多展示自我、发表观点的机会,锻炼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不少有意义的活动,其中海洋游学和专业宣讲会对我的帮助最大,它们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对学校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艾沙江·亚合甫(维吾尔族):

集体住宿让我学会如何体谅别人、尊重别人,独立生活让我学会如何管理经济、制定计划。每一位老师、每一门课程对我的帮助都很大,海洋游学以及各类班级活动让我受益良多,作为一个来自内陆地区的学生,我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海,也加深了对海大、对祖国的感情。章雪扬(土家族):

刚开始学习大学数学的时候,遇到不少困难,感到十分急躁,此时我会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别着急,慢慢来,我一定可以干掉它”,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再向老师积极求教。任课老师十分认真负责,乐于解答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而学校也提供了网上答疑平台和答疑教室,帮助我们度过数学学习难关。罗向东(土家族):

我们组织了文化节、美食节、才艺晚会、摄影活动等活动,原来同学们都那么多才多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那么有魅力。感谢相遇,感谢能有这么好的同学,感谢遇到这么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