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一例线粒体肌病合并多脏器衰竭、横纹肌溶解、严重乳酸酸中毒的休克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血液滤过治疗(CRRT) 、血浆置换、抗休克、抗感染、线粒体保护、营养代谢支持和多脏器功能维护等综合治疗,历时 28 天,患者终于渡过危险期,并转入相关科室康复治疗。
患者青年男性,因“水肿 3 年,全身肌痛 2 月余,进行性加重 2 天”入院。患者 3 年前从事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双下肢水肿,休息后水肿减轻,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未予特殊处理。2 月前患者四肢水肿加重,并伴有全身肌肉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入院 2 天前患者病情急剧恶化,肌肉疼痛加剧,难以忍受,拒绝碰触,血压难以维持,紧急转来我院救治。 入ICU科时, 患者神志不清, 呼之不应,休克状态,喘憋明显,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心率 120 次 / 分。患者病情危急,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深静脉穿刺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完善动脉血气分析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化验室紧急电话响起,一系列危急值报告接踵而来,PH 值 <6.9,血乳酸 >15mmol/L,CK : 24292IU/L,CK-MB : 4812ng/ml,LDH : 13235IU/L,AST : 1883U/L, 血肌红蛋白: 8064ng/ml, 血钠: 162mmol/L,患者命悬一线。ICU 科副主任丁士芳教授及翟茜副教授立即讨论决定,急症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持续 CRRT 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并火速联系相关科室会诊,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12小时过去, 24小时过去、48小时过去…… CRRT治疗持续进行中,而所有的临床表现似乎预示着一个罕见疾患——“线粒体肌病” 。翟茜副教授与丁士芳教授、吴大玮教授商议后,再次决定急症行神经肌肉活检、肌电图和基因学检测,而病理学、生理学及基因学结果最终证实我们的判断。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治疗方案,疾病终于出现了转机,血乳酸水平开始下降 (13.8mmol/L) ,血压逐渐回升,各项指标趋于好转。1 周后患者脱离 CRRT 治疗,3 周后患者脱离呼吸机,4 周后患者四肢近段肌力恢复至 2-3 级,并转入相关科室后续治疗。
线粒体肌病是一组罕见的线粒体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以肌肉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极度不能耐受疲劳。线粒体肌病短时间急剧恶化,合并极重度乳酸酸中毒、严重的横纹肌溶解、肝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和进行性肌无力,临床更是极为凶险和罕见。近年来,随着我院重症医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科专业方向逐渐细化,并成立了神经肌肉重症学组。通过与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神经病理科、神经免疫实验室、肌电图室等科室的交流合作,ICU 科在危重症患者肌肉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而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和高质量的护理团队,更是为这一危重症疾患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郭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