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报电子版 - 《茶园》
(九) 文话 茶山——乡贤篇
邓奇——勤政爱民 , 五代科甲
邓奇(1614.2.22—1696.10.15),字挺庸,号蘧若,茶山人。
十八岁时,邓奇补诸生(即考中秀中)。邓奇醉心经史及儒家性命之学,并开馆授徒,向他求学、请教的人很多,亦曾在莞城钵盂山文园讲学。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邓奇考中举人,原被拣选为勘问刑狱的副官,顺治十八年(1661 年),改授河南原武(今河南新乡原阳县)县令。邓奇到任后,勤政爱民,案头上总是簿书丛杂,每天都要处理大量事务,非常劳碌。原武县土地瘦瘠,旧时官府催收税赋,百姓只能借钱缴纳。邓奇到任后,放宽缴纳期限,对百姓说:“某月小麦成熟,某月棉花成熟,某月瓜类成熟,你们可以等这些庄稼收获了再缴纳。”百姓十分感动,哭着说:“邓公救了我们。”县中有数百顷农田抛荒,农户逃亡,邓奇招人开垦,恢复农业生产,又平息了县中的盗抢之风。旧时原武县上缴粮食,要
运到临清(今山东聊城临清县)仓,路途遥远,费用繁多且滋生弊端,邓奇力请在就近的码头上缴。此后二三百年,这项措施一直便利当地百姓。有一年黄河决堤,邓奇带领官吏、百姓背柴薪、泥土护堤。河堤即将崩决时,人们惊慌逃走,但邓奇坚守,最终河堤得以安全,百姓立碑纪念。
邓奇为官特立独行、刚正不阿、爱护百姓。管河同知的门人与百姓发生纠纷,门人于次日自杀,管河同知要求杀百姓抵罪,邓奇坚决不同意。管河同知又以连坐他人来威逼邓奇,邓奇仍坚持己见,说:“管河同知的门人有背景就可以耀武扬威,百姓没有背景就应当受到无端的处罚吗?”于是,释放了涉事百姓。原武县有权势的人家想陷害仇家,邓奇大义凛然地说:“为了奉承有权有势的人而去杀人,我实在不忍心去做。”该人家还是不甘心,又诬告仇家盗窃。邓奇考察后,知道行动实践。邓奇阅人百无一失,人们
其中实情,为无辜的百姓洗脱了罪名。后来,邓奇以病辞官,原武县老少百姓夹道相送,痛哭流涕,就像失去了父母,都哀求邓奇留任。有官员听闻后,感叹地说:“河南失去了一位廉洁的官吏。”原武县百姓纪念邓奇的民谣有云:“甘棠到处树青青,听讼无劳更起亭。蔽芾他年歌勿翦,村翁学步和葩经。”(大意为:邓奇在原武多善政,让原武的民风回归淳朴,不用劳烦他处理诉讼,他又为百姓建了亭子。邓奇离开以后,原武县百姓学习 《诗经 ·召南 · 甘棠》 歌颂周朝召伯的德政,作诗歌颂邓奇。)邓奇辞官回到茶山后,从沙角头(今属上元村)迁居至茶园罗山(今茶山村邓屋),营筑小馆,像未当官时一样开馆授徒。平日莳花弄草,与贤人吟诗雅集。邓奇读书,务必亲身履行经典中的原则,以经典中的理论指导
都很佩服他的眼光。
邓奇品德高尚,性格温和,胸无城府,乡中贤愚老少都乐于和他交往。居家二十年,致力于维护宗族和谐、民风淳厚,非忠孝廉节之事不讲,又奖掖后进,帮扶、保护困难百姓,为百姓排解纷争,茶山百姓深受其惠,为邓奇建立生祠。邓奇素来仰慕蘧瑗(春秋时孔子的朋友、能通过自省而减少犯错误),时人认为邓奇为人就像蘧瑗一样,便称颂邓奇为“蘧若先生”。
康熙十九年(1680年),邓奇倡议捐资恢复茶山社学,作 《创建魁阁记》(载 《茶山乡志》 卷三)云:“夫有社学以敦古处,则民风于焉丕变;有奎阁以启文明,则士习于焉蔚兴。”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东岳庙香亭为飓风所毁,香亭重建后,邓奇作记。康熙三十二年(1693 年),主持捐资重修广济桥,作 《募捐重修广济桥引》(载 《茶山乡志》 卷二)云:“与乡中诸子议修,易
木以石,图其久远。”邓奇子邓廷喆作《重修石桥宴会》 诗。
少时,邓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被时人称颂。邓奇读 《论语》,每次读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未尝不感动流泪。邓奇当官后,父母已去世,以不能用俸禄供养父母而感到遗憾。邓奇兄弟五人,邓奇居五,三兄早丧,邓奇一直与四兄友爱相处,饮食必同席。兄长、嫂子的丧事,邓奇也尽力主持。至于接济族人、修祖祠、增添祭祖产业等公益事务,更是不可枚举。
邓奇长子邓廷喆,康熙甲子科(1684年)举人,内阁掌印中书加四级管典籍事,钦差册封安南国王正使、赐一品服,敕授承德郎,晋阶诰授奉政大夫;次子邓廷扬,太学生、候选州同。孙邓尚瓒,邓廷喆长子,生员,内阁纂修明史,候选府经历;邓凤,邓廷喆次子,雍正癸卯(1723 年)拔贡,惠州长宁县儒学教谕,加一级,敕授修职郎;
邓尚稷,邓廷喆三子,国学生,国子监肄业,候选县丞;邓云鹤,邓廷喆四子,雍正己酉科(1729 年)举人,拣选知县。曾孙邓大林,邓云鹤长子,乾隆辛巳科(1761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除掌广西监察御史,加二级,诰赠朝议大夫;邓大业,邓云鹤次子,乾隆己酉科(1789年)举人,任潮州澄海县教谕,加三级,敕赠修职郎;邓大经,邓云鹤三子,乾隆癸未科(1763 年)进士,任河南南阳府内乡县知县,加一级,敕授文郎林。玄孙邓淳,府庠生,道光辛巳特科(1821 年)辟举孝廉方正,钦加六品。《邓氏族谱(卷五)》 云:“该房四代科甲,九代书香,其门楼扁额八字曰 ‘父子孙曾,兄弟科甲’,其文风可谓盛矣。”邓淳云:“寒家五代甲第。”
邓奇之妻尹氏之墓今存上元村。[据 《东莞诗录》 《东莞县志》 《茶山乡志》 《邓氏族谱(卷五)》 《茶山邓氏族谱》(1927年)《茶山历代碑刻》 ]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