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五厂地质构造 “碎、 散、 小” , 老井稳产如滚石爬坡。用什么可以破解老油田稳产之 “忧” ?这个厂给出答案: 依靠科技创新与精细管理
截至 7 月 31 日, 采油五厂自然递减率为 5.9%, 与往年同期相比, 减缓0.5个百分点。小数点的背后蕴藏着该厂在油田高效开发荆棘路上的努力和坚持。
面对采油五厂地质构造 “碎、 散、小” 的 “先天不足” , 老井稳产如滚石爬坡, 举步维艰, 而占据产量半壁江山的牙刷状油藏递减速度快, 又没有可学习借鉴的开发经验, 且主力油田历经多年开发后, 油藏开发矛盾日趋多元化、 复杂化, 老油田 “健康指数” 持续变差, 控制老井自然递减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用什么可以破解老油田稳产之“忧” ?采油五厂给出的答案是: 依靠科技创新与精细管理。
呵护——
让老油田 “焕发活力”
“原油持续稳产是一个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的过程。产量要上得去、 稳得住, 只有依靠科技之力, 走精细油藏管理、 内部挖潜增效之路。 ” 该厂地质研究所代理所长陈再贺说。
这个厂围绕油田公司 “控制递减率” 和 “提高采收率” 两项工程, 坚持抓好油藏精细分类管理、 抓好油田精细开发和做好注水专项综合治理 “两抓一治” 的油藏管理思路, 突出精细储层评价、 深化地质特征、 水驱规律认识、 开发规律总结, 全力推进赵州桥、 榆科注水专项治理及晋45断块等二次开发的实施, 切实增强老油田稳产的保障能力,确保超额完成油田公司自然递减考核指标。
根据不同油藏类型、 不同开发阶段、 不同水驱方式, 这个厂坚持油藏分类分级评价管理, 对全厂18个注水开发油藏进行个性化诊断、 全方位治理, 让油藏得到细致精准的 “呵护” 。对牙刷状油藏产量递减快的情况开展针对性研究和治理, 通过立体控液、 错层开采等降低采液强度; 对复杂油藏, 采取完善注采井网、 改善层间平面矛盾、 油水联动科学调液配水等手段。今年, 先后制定措施31井次, 完成20井次, 累计增油0.77万吨。
同时, 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工艺试验, 持续在车城、 晋 45、 赵州桥等重点区块开展二氧化碳吞吐、 氮气吞吐、 矿聚物堵水、 超声波等新技术应用试验,初步形成了稠油、 低渗透及地层能量不足区块的采收率技术, 有力支撑了精准开发。
补水——
使老油田 “青春永驻”
“今天的水就是明天的油, 确保油藏注好水、 注够水、 有效注水, 是实现油田开发良性循环的重要 ‘法宝’ 。 ” 采油五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李静说, “只有科学有效注水, 才能使老油田焕发青春与活力。 ”
为此, 该厂把精细注水作为确保老油田效益开发的生命线, 坚持 “把注水当产量来管” 的工作思路, 由精细注水向精准注水调整, 通过精细砂体刻画、 精准潜力认识、 水淹通道识别等手段, 实现注水由调配转向调配与调液相结合; 注水方式由单一的稳定注水向稳定注水、 间注、 轮注、 周期注等多种方式调整, 注入介质由水驱向多元化调整, 有效缓解了注水无效循环、 水驱波及系数低等问题。这些“齐头并进” “多点开花” 的措施,有效扩大了水驱波及体积, 使得含水上升率下降0.8%。
强体——
助老油田 “延年益寿”
依靠注水开采的主力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加快、 水驱效率低、 稳产及提高采收率难度大已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 “瓶颈” 。
2019 年, 这个厂既看眼前又谋长远, 从制约油田发展的深层次入手,结合油藏特点和油井 “体质” 状况, 持续加大措施增产结构调整力度, 推广增产新技术, 强化长停井挖潜,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找到了一条破题之路。
围绕 “稳产上产、 降本增效” 目标, 这个厂通过实施以规模数量增产向改善开发效果, 提高开发效益, 增加可采储量转变, 突出实施以低产井、 高含水井挖潜和长停井治理恢复为主的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效益。如台 4-12、 台 4 平 3 等高含水井通过重新认识挖潜, 实现日增油 12.7吨; 长停井赵 78-12 井恢复后日产油5.9 吨。目前, 全厂已完成措施 56 井次, 长停井治理恢复 14 口, 累计增油1.52万吨。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 水淹井、 低效井不断增加。为让这些 “鸡肋井” 变身 “潜力股” , 这个厂开妙方、 下猛药,深化剩余油分布研究、 优化储层改造模式, 开展了 3 口井的压裂、 2 口井的酸化, 实现初期平均日增油11.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