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杂文代表作,他以独有的调侃笔调完成了对自由与理性的反思与书写,让读者从他那里学会如何独立而自由地思考,真切地体会到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应有的尊严与自由。
翻开《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这样一段话:“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是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象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世上不乏有出于各种原因设计别人生活的人,更不乏有被设计生活而安之若素的人。事实上,大多数人是这样的。
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里面千寻对着几头猪喊:“少吃点,长胖了是会被吃掉的。”是啊,一只猪的一生往往是出生、长肉、被端上餐桌,那么,出生是它体验生命的起点吗?长肉是它经历的快乐吗?被做成美食是它可喜的归宿吗?除了吃和睡它可曾经历或想要经历过什么吗?一茬接一茬的小猪变成大猪,大猪变成猪五花,我想它们没有想过自己的去处,也不明白自己在经历和即将经
历的,然而,王小波笔下的这只猪不一样。“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等等一系列描写,充分的展示了这只猪的特立独行。
通过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的行为,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自由的选择作出思考。出生、长大、稳定工作、墨守成规、做沉默的大多数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一生吗?人的一生真的拥有既定的道路和选择吗?每个人需要拥有一模一样的价值观吗?我们的选择只能一成不变吗?符合大众价值标准的一定是好吗?我想很多问题是没有定论的,但是没有定论也要想,或许“思考”本身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宝贵之物。我很喜欢马东做的一档网络综艺《奇葩说》,这是一个辩论节目,里面每场辩论双方辩手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几个回合,对一个个辩题总能找出许多许多的观点来让你同意他的论述,底下观众总是一会儿同意正方,一会儿同意反方,但是对这个节目来讲,你最终选择了站哪一方或许不重要,辩题拿出来讨论哪方赢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一个问题而引发的思考,是的,是思考!
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或许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个体。我不禁瑕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铺天盖地的消息充斥着耳朵,我们有思考辨别的能力吗?在面对一件件有争议的事件时,我们有自己的判断吗?在走着主观导向所至的既定道路时,我们有想过内心的选择吗?在面对种种制度与规则时,我们有想过它的合理性吗?我想我们都应该做思想自由的人,面对事件有自己的判断,面对争议有自己的信念,面对不理解有理性的坚持,面对不公有思路清晰的面对方式,我们有我们的接受与不接受,有评论与判断力,有反思与自省。生而为人,我们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可以选择怎样面对世界,也可以选择怎样让这个世界更好。
《礼记》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人的智慧可以借鉴,我们或许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愿想,但是修身格物却是一切思考的基础,多知、善思总好过偏执、低智。思想贫乏,安于被“设置”,不想、不敢有思想是陈腐而不是聪慧。愿我们都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选择了无生趣,做一个精神上的真正活着的人。
“无趣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其中的一切我们全部耳熟能详。”
(佟梦娜 水电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