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翔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翔顺》

企业“备胎”论

2019-06-28     浏览(94)     (0)


  关于“备胎”一词,最近在网上比较热门,在华为事件之前,备胎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备用品,男孩女孩之间也有“备胎”一说等,但当华为“备胎”一出,上述所说的“备胎”无疑被华为海思备胎所掩盖,为公司的生计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体“转正”。事件一出,牵起了无数人的感慨,这也包括常年奋斗在创新领域的工作人员。
  对于创新,有国家层次的科研部门,有社会科研机构,也有企业自主研发,大到宇宙探索,小到纳米应用,贯彻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而对于海思芯片的“备胎”计划,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背负了太多,很难想象28年前一家企业会把创新扎根如此,从落后到学习接近再到自主研发,110纳米到7纳米的距离,华为用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进行了无数次尝试和经历失败后才达到,二十多年没有任何回报,为了生存,为了备胎转正的一刻隐藏在浮沉的商海和时间的轴轮上。
  经历了五个版次的修订,10轮次以上的沟通,从年初编写到签批发布之日,持续六个月的修订,于2019年6月1日《集团科技创新管理制度》1.1版正式签批发布,它会不会是我们集团的“备胎”?至少按目前的情况来说,只能说它是一个还没有完全打足气的瘪胎。
  要是问为什么,可能我们要科普一下什么叫创新,创新在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生产或采用、同化和开发一种增值新产品;更新和扩大产品、服务和市场;发展新的生产方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而我们在这里更多的是说一下企业的创新,企业创新涉及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企业创新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包括战略、资金、人才、内外环境等方面;我们也从这几方面去探讨一下目前我们的创新之路走的如何。
  从战略层次上,集团历年以来从高层建筑到制度层面都支持创新,创新在意识形态上是存在的,其中2014年集团的主题年活动定位创新,足以体现到集团在战略层次对创新的重视。把创新作为长期执行的重要战略。
  从资金方面,随着集团各项业务的发展,创新资金的支持也是越来越高,按最新的制度可见,下属公司的创新基金的预算都是百万以上,整个集团的创新基金预算在千万级别,但与这相反的却是预算利用率的问题,笔者无法统计历年来创新基金在实际使用的利用率达到多少,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基本是呈下降趋势,呈现一个创新费用实际投入度低下的情形。
  从人才的角度分析,各公司实际参与创新的专职或兼职人员数量不足,自身培养和外聘乏力,2018年9月才正式成立了新工艺新工法推行小组以得到补充,希望人才梯队的建设和人才储备能给创新带来催化剂效果。
  从内外环境分析,在外目前国际竞争激烈,市场对科技型、创新型的竞争尤为白热化,网络时代下的信息技术,外部环境促使更多的企业谋求通过自身的技术改良和产品优化或者内部管理升级来抵抗风险。在内集团处于高速发展和扩大规模时期,在最年富力强的年代更应该注重创新,将创新落到实处。
  关于创新的成败,创新并不是一帆风顺,某学者曾经说过:创新十试十败,一万次有可能成功一次,所以失败是常态。在条件允许下创新不应与业绩挂钩,不应与日常经营管理挂钩,作为上层领导或公司管理层,要有创新精神,更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并就此灌输到每一位参与创新工作的同事,多鼓励多支持。在探讨获得科技成果奖励的过程中,我们有过比较多的争议,但无论奖励的多与少,我们更多的从鼓励创新,持续创新,落实创新的角度出发,以表达我们的“诚意”。
  23岁的青春年华,正是大胆革新,创造历史的好时光,鼓足勇气,注入力量,期待一次美丽的转身,你就是翔顺的“备胎”。
  (集团总部 梁仕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