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钢山区三堡街道潘楼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全村共650余户, 近2300人,2018年村集体收入280万元。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5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绿色小康村、江苏省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经验做法
让优美环境留住美丽乡愁
“蛤蟆尿泡尿,潘楼涝一涝,屋里穿胶鞋,出门踩高跷。洋货进不来,土货运不出,户户有光棍,家家茅草屋。”潘楼人口中的顺口溜,就是这个苏皖交界的偏远小村的真实写照。
1997年走上村支书岗位的张衍刚,提出了“用优美环境改变人”的思路。20多年来,村党总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多方筹措资金3000万元,对村内外的10多处河塘开展了清淤整治,水系全部贯通,把死水变成了活水,并进行了绿化美化改造,呈现出清水绿岸和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观,打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巷亮化、环境美化、公共文化.安全饮水、河塘整治、污水处理.新型民居、厕所改造和老人关爱”等工程。采取谁承包谁保洁的方法,把承包费转成清洁维护费,河塘卫生考核合格,就免交承包费,以确保河塘的洁净。同时,注重农户家庭卫生习惯的养成,对庭院、厨房和卫生间等都有硬性指标,如果不达标就得不到“卫生星”,通过这些举措,增强了村民的卫生意识。如今的潘楼,清水蜿蜒,绿树倒映,枕河而居,一派江南风光。“以前城里有亲戒的,孩子放假跑到城里不想回来,现在城里的孩子来到咱这都不愿走。”村庄环境的华丽蝶变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精神风貌和几代人的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