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后勤集团:将服务做到细微处
仲夏时节的金盆岭和云塘,清新隽秀。
随着又一学年步入尾声,细心的师生们发现,校园发生了不少变化:金村原先因施工而破损的多处路面不再坑坑洼洼,堆积在西校区宿舍旁的共享单车和杂物已不见踪影,校园绿植区面积增多且被修剪得敞亮大气,道路标识也更加明晰;云塘新增了接送师生从校内往返尚双塘地铁口的通勤车;建筑艺术楼和新能源大楼旁的积水路面被彻底修整;食堂开发了“轻食主义”等个性化菜谱;后勤校旋风平台开放了更多窗口,所有食堂饭菜均能以1元包装、0元配送的“良心价格”送到校园各处……学校吃、住、行各方面的改善,正在让师生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便利。
“现在走在金村校园里,处处平坦整洁、有景可观,活动空间更多了,心情也变得更好了。”城南学院17级学生陈美美感叹道。
金盆岭校区的综合治理工作一直受到全校师生的关注。长期以来,住在金村的师生总不免受到如共享单车乱摆乱放、家禽宠物违规饲养、公共区域违规搭建等问题的困扰。本学期一开学,学校后勤部门就花费了大力气对校园环境进行整治。光是在校区狗患治理这一项工作中,后勤集团便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和整治方案,在集中摸排之后,张贴文明养狗公告、告示牌、横幅,线上线下宣传养犬条例,同时还成立了一支校园养犬劝导队,以上门劝导和定点督查相结合,杜绝违规养犬现象。
此外,金盆岭物业工作人员还清理了乱摆乱放的共享单车2200余辆、教学楼废旧物品及课桌椅45车次、家属区废旧物品和垃圾120车次,对校园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拔除老化绿篱近1000平米,新植草皮2100平米……在多处改造之下,金村环境愈发整洁纯净、欣欣向荣起来。
云塘校区的新变化,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交口称赞。3月,后勤集团组织师生代表30余人走入云塘甘饴园食堂和金盆岭西苑食堂后厨参观交流,并在每个食堂门口设置了意见反馈台,收集师生的意见建议。6月,校内通勤车试运行,打通了从学校到地铁口的“最后一公里”交通屏障,大大缩短了师生们的出行时间。在一办公楼工作、现在每天乘坐通勤车往返校内外的向慧玲老师说:“通勤车真是解决了我们师生出行的一个大难题,为这个举措点赞。”
向老师还注意到,两个校区教学楼和办公楼的洗手间环境也大为改观。每间洗手间的门口都贴有一张卫生间清扫公示牌,上面明明白白地陈列着每天六次的定时清扫记录,并附上保洁员和管理员的签名。“干净、整洁、无异味”,是公示牌上的卫生要求,也是师生们现在对公共洗手间最直观的感受。
所有看似微小的变化,都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师生们的幸福感。而这些变化,折射出的是学校后勤团队为全校师生默默无闻、全心全意的付出和奉献。
近年来,后勤集团一直在积极转变观念,以提升服务质量为中心,坚持服务为本、师生至上。因此,在集团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的微信通讯录里,都有一个置顶的消息群———后勤集团绩效工作群。“云塘西门入口处马路上有不明积水,请实地查勘”“金盆岭西苑食堂前有泡沫塑料堆积,请及时清理”……群里随时会有这样的信息弹出,不分昼夜。大家在巡查校园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卫生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出现问题,便会立即拍照反馈到群里,相关部门负责人即可派出专业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处理。
全年在线无休,24小时服务不打烊,是后勤人的工作常态。去年暑假,学校在金村大力实施校园基础设施修缮改造,完成40余项暑期维修改造项目。期间,后勤部门所有工作人员一直坚持奋战在一线,加班加点确保各项项目按质按期完成。
金盆岭物业垃圾清运员廖建明,便是后勤工作人员中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一份子。身材并不算高大的他,一个人负责了金盆岭校区6个垃圾站的清理、装运、保洁工作,不管烈日当头还是风霜雨雪,每天都工作在又臭又脏的垃圾站里。去年9月,学校开展“三供一业”改革工作(即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分离移交),校园内的废弃物料、固体垃圾剧增,一时清运人手紧缺,因脚伤在家休养的廖建明二话不说,立马投入工作。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他只是嘿嘿一笑说:“总得有人来做这件事。”
像廖建明这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后勤一线员工还有很多,连续十年春节坚守岗位的保洁阿姨杨学文,坚持让学生“花最少的钱吃最好的菜”的总厨师长袁海清,“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最美医生唐裕伦……都是平凡岗位上后勤人的缩影。他们的爱岗敬业,正是后勤集团“服务育人,竭诚所能”价值观的外化体现。
“所有的后勤人都在努力,让我们的服务更加个性化、管理更加精细化、产品更加精致化,在更高的起点上做好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后勤集团总经理施一满说。
5月,后勤集团又组织了35名中层干部进行为期一月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旨在加强各部门负责人的党性教育,提升他们的执行力和业务能力。目前后勤集团成立绩效部,制定领导轮值制度,运行绩效工作群,也正是在从管理方面下功夫,不断探索更有效率的管理和服务路径。
“后勤服务工作是个‘良心活’,我们也会继续保持负责任、敢担当的精神,把这份‘良心活’做到每一个细微处,为学校建设‘双一流’和‘百强’大学提供坚实后盾。”集团党委书记夏智勇说。(本报记者 刘飘逸)